32歲期貨員年賺1600萬、玩遊戲再賺1.6億紅利 退休住城堡擁葡萄園
示意圖/ingimage
雨果是一名三十二歲的交易員,他在倫敦金融城中心的一家著名投資銀行裡工作。他已經在這家銀行工作了七年,最近五年是擔任期貨的交易員。
這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報酬也相當優渥。實際的收入大部分是視績效而定。去年雨果連同紅利就賺進40萬英鎊(約1,600萬新臺幣)以上的收入,比他任何一位劍橋大學的同學都賺得多。
今天,在交易大廳有個有趣的娛樂活動(這在投資銀行裡是很罕見的)。有幾名來自商學院的研究人員,要借用雨果非常短暫的寶貴時間(畢竟他還等着要去賺錢)。他們先問雨果幾個和個人資料有關的基本問題,然後請他進行一項看起來非常老派的電玩遊戲。
本文出自《駕馭機運的長贏思維》
研究人員還告訴雨果,指數的變動有一部分是隨機產生的,但是使用鍵盤上的三個按鍵,對於指數的最終結果或許會有一些影響。如果他想要的話,
也可以使用這些按鍵。
雨果按照他們的要求總共玩了四次遊戲,並且試着使用這些按鍵。頭兩回的結果很好,第三回得到負分,最後一回幾乎沒有分數。在每回結束的時候,研究人員都要求他以1到100之間的分數進行自我評估,評估他在使用按鍵對於增加指數的成功影響。
雨果知道研究人員也有邀請他的同事加入這場遊戲。那是驅策他認真去玩這個遊戲的動機。然而,那些研究人員沒有告訴他們的,是不管怎麼做,那些按鍵其實根本沒有任何作用。研究人員只是狡猾地說,按鍵「或許」可以影響指數的結果。事實上,指數向上或向下移動,都是隨機的。
上面這個故事是真實發生在2003年的一項研究,共有四家投資銀行的一百零七名交易員參與這項實驗。就我們看來,有兩個非常有趣的結果。首先,這個遊戲是用來檢測交易員是否容易受到控制錯覺的影響。
交易員覺得按鍵有用的程度愈高,就表示他們具有控制錯覺的程度愈高。其次,研究人員可以藉此將個別控制錯覺的分數和交易員的背景連結,尤其是他們的績效所得。
整體而言,研究發現績效所得愈高的交易員,愈不容易受到控制錯覺的影響!控制錯覺程度最高五人的平均薪資,和控制錯覺程度最低五人的平均薪資,大約相差23萬英鎊(約936萬新臺幣)。
幾個月後,當雨果讀到商學院寄給銀行的研究成果時,他對自己的控制錯覺分數感到相當失望,正好介於最高和最低之間,就像他的薪水一樣。
但是,由於他的好勝心,他的確從這次經驗中學到一些事。他調整自己看待風險的態度,並且降低了他與生俱來的過度自信,結果真的奏效了。
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他總共賺進400萬英鎊(約新臺幣1.66億)的紅利。他將他原有的專業知識和新的務實主義運用在期貨投資上,不僅讓自己的收入翻倍,生活方式也產生很大的變化。
當他在劍橋的老同學問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現在大家都很羨慕他),他坦承這一切都是機運。現在他已經退休,住在法國南部的一座城堡裡,成功地經營一座葡萄園,而且還在學鋼琴。
(本文出自《駕馭機運的長贏思維》作者:史畢羅斯.馬克裡達奇, 羅賓.霍格思, 阿尼爾.加巴 譯者:吳鄭重)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