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降低平臺內中小商戶負擔方能促進平臺可持續發展

日前,《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爲合規指南》(下稱“合規指南”)正式發佈,合規指南明確了平臺收費應遵循的原則,倡導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強化平臺合規自律,規範平臺收費行爲。

我國平臺經濟近年來發展迅猛。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9.74億人,佔到網民的近九成;2024年全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130816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26.8%;更爲重要的是,平臺經濟整體吸納了兩億左右人口就業。

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平臺經濟在相關諸多領域也產生一些問題。比如,在收費領域,平臺內經營者也就是商戶反映,平臺存在收費名目繁多、計算方法複雜、收費不透明等問題。還有一些隱性的問題更爲複雜,比如合規指南中強調的,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購買服務或參加推廣、促銷活動並收費。

本次的合規指南正是以問題爲導向,針對糾治平臺收費不透明、不合理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強調,要在合法、合理、互惠互利的範圍內採取靈活多樣的定價策略,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促進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共同發展。

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是當前努力的方面。從根本上說,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是利益共同體。唯有平臺內經營者有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方能獲得長足的發展。

爲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首先要對過去的不合理收費進行認真清理。

合規指南指出了多項不合理收費行爲,其中包括重複收費;只收費不服務、少服務;轉嫁應當由平臺自身承擔的費用;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提供其基礎經營數據的費用;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購買服務或者參加推廣、促銷活動並收費;利用不合理的保證金等形式變相收費或者提高收費標準;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平臺內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等。

其次是平臺收費必須以合規爲基礎。

這裡的合規主要指的是合乎法規。當然,相關市場主體普遍認同的行業標準也是規範的組成部分,遵守行業規範是促進平臺企業自律的一種重要方式。

合規指南規定,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行業自律,依法依規與平臺建立溝通協商機制,規範平臺收費行爲。

合規的法律基礎是價格法和電子商務法。前者規定,平臺經營者(指平臺企業)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後者規定,平臺企業不得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不合理費用。

爲此,平臺企業應當及時將有關平臺收費的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要求轉化爲平臺內部合規制度,並且根據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要求的變化情況,及時修訂完善平臺收費合規管理制度,確保合規管理體系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除了不合理收費之外,強制平臺內經營者參與一些非理性競爭活動也會嚴重影響平臺經營者的利益。不合理收費相對顯性,裹挾平臺內經營者參與非理性競爭活動則相對隱性,兩者帶來的危害同樣不可忽視。對此進行嚴格規範,也是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的一部分。

再次是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要向中小商戶傾斜。

合規指南強調,要鼓勵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提供讓利服務,加大對中小商戶的收費優惠扶持力度,支持其生存和發展;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引導平臺加大對平臺內經營者扶持力度,更好維護平臺內經營者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商戶合法權益。

與具備一定規模的平臺內經營者相較,中小經營者尤其是小經營者更加處於弱勢地位,缺少話語權。但沒有這個羣體的參與,平臺經濟也會失去重要的支持基礎。因爲,在平臺上,中小商戶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潛在客戶,降低市場推廣和獲客成本。對這個羣體採取包括收費優惠、流量引導等方面的支持,理所應當。

總之,合規指南鼓勵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提供讓利服務,加大對中小商戶的收費優惠扶持力度,支持其生存和發展。這一點是關鍵所在。今後,還需在權衡平臺企業、平臺內經營者、消費者三方利益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政策,從而實現平臺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