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爆非洲豬瘟 屏東豬農憶當年口蹄疫慘況:負債千萬、豬價崩盤
屏東縣一名養豬超過40年豬農回憶起28年前,口蹄疫爆發慘況,「損失真的很慘」,這名豬農說,最慘拍賣市場賣不到1000元,一頭肉豬拍賣最低600元,當時政府賠豬農是一頭2400元。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
屏東縣一名養豬超過40年豬農回憶起28年前,口蹄疫爆發慘況,「損失真的很慘」,這名豬農說,最慘拍賣市場賣不到1000元,一頭肉豬拍賣最低600元,當時政府賠豬農是一頭2400元。
這名豬農強調,口蹄疫跟非洲豬瘟不能相比,口蹄疫爆發時臺灣還有外銷豬肉,頓時豬肉不能賣,豬肉的量太多了,冷凍廠屠宰冷凍後也沒空間存放,「在海上漂的又退回來了」,當時全臺豬有1300萬頭到1400萬頭豬,現今臺灣剩下約500萬頭豬,豬肉外銷非常少,內需都不夠了。
口蹄疫爆發時,「不能外銷、消費者又不敢吃,整個停擺了」,這名豬農說,豬在豬場要吃飼料,不賣又不行,豬價整個崩盤了。
這名豬農說,印象中當時政府一頭豬補助2400元,拍賣市場一隻拍不到1000元,有的豬農乾脆希望得一得口蹄疫,還可以補助成本六成。
「損失慘重!」這名豬農回憶,當時因創業已負債兩、三千萬元,又遇口蹄疫爆發,只好繼續向銀行借錢,「沒辦法飼料錢還是要給人家啊!」最高曾負債高達六、七千萬元,借錢借到銀行不敢借了,還要抵押豬舍、土地等,還有銀行說,不然請太太來當連帶保證人,因爲太太的工作穩定,他心想,絕對不能牽連家人,「要倒就我自己倒就好了」。
這名豬農說,當時他的策略,前期母豬不配種,這樣就沒小豬,小豬死了就死了,母豬原本有8、900頭,口蹄疫後減少到剩400頭母豬,最高負債6、7千萬元,中間有賺錢就慢慢還,「沒辦法,享受利潤就要承擔風險」,花10多年才還完負債。
豬農提到,口蹄疫是1997年3月20日爆發,他是過了一個月,4月中旬時豬場中標,當時政府的策略有感染就撲殺,沒感染就不撲殺,不然就沒豬了。
豬農也提到,非洲豬瘟死亡率高。口蹄疫當時,若發現母豬的豬腳底、豬嘴周圍起水泡,趕快給藥吃後,通常一週後可以恢復,口蹄疫大約一年後疫情回穩。
另名豬農則回想起口蹄疫爆發第一天,拍賣市場全部停止交易,大家愁雲慘霧,政府補助豬一頭豬2400元,但是養一頭豬成本3、4000元,政府補貼成本六成,等於一頭就要虧一千多元,還有不少豬農因此破產了。
屏東縣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也是中國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他說,口蹄疫跟非洲豬瘟不同,口蹄疫是飛沫空氣傳染。非洲豬瘟要接觸傳染,豬要吃到有病毒的纔會感染,或豬隻飼養一起纔會感染。
他說,目前控制很好,只有臺中的點,臺灣沒有第二個案例,與政府、產業界,共同打拚努力,再過幾天他相信會雨過天晴。
屏東縣一名養豬超過40年豬農回憶起28年前,口蹄疫爆發慘況,「損失真的很慘」,這名豬農說,最慘拍賣市場賣不到1000元,一頭肉豬拍賣最低600元,當時政府賠豬農是一頭2400元。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