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適度寬鬆貨幣政策仍有充足空間 降準要靈活掌握時機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了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召開的擴大會議上也再次強調,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業內人士認爲,未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仍有充足的空間,面對內外部宏觀形勢的不確定性,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也要把握好時度效,讓政策空間在關鍵時刻發揮高效作用。
“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是充裕的,貨幣金融環境良好。”上述業內人士稱。
春節前央行公開市場短期逆回購投放了2.6萬億元,節後陸續到期,市場資金面保持平穩。同時,央行還通過買斷式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等公開市場操作,一直保持中長期資金淨投放,其中,2月淨投放量4000億元,有力維持了流動性充裕,支持了銀行信貸投放。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近日表示,目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爲6.6%,還有下行空間,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資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間。
“央行認爲‘存款準備金率還有下行空間’,表明央行有能力有意願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業內專家稱。
何爲“擇機”降準?業內專家表示,降準要靈活掌握時機,發揮最大政策效能。當前我國的政策利率水平、流動性充裕程度、實體經濟融資條件、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等,充分體現了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同時,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內外部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貨幣政策有必要保持合理空間,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靈活施策,把政策資源用在刀刃上,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性。
至於降息,上述專家強調,結構性降息也是降息,同樣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商業銀行資金成本,支持銀行在保持淨息差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促進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
“對於經濟中的新興領域和薄弱環節,銀行往往會有一定觀望情緒,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能夠促進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這些重點領域。”上述專家稱,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資金利率,可以有效發揮工具價格激勵的“牛鼻子”作用,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激勵引導力度,促進信貸結構優化和經濟質效提升。
專家強調,今年貨幣政策還是要兼顧多重目標,既有力支持實體經濟,也要注重防風險,還要破解中美利差、銀行利差等國內外約束,政策需要把握好合理的節奏與力度。結合形勢變化,預計貨幣政策總量、結構、利率、匯率等方面都會合理平衡、協調發力,形成政策“組合拳”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