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下滑後多家家居賣場轉型賣二手車
再次路過鄭州市南四環的金馬凱旋家居廣場時,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整個家居片區中,其中面積高達近30萬平方米的區域,已經被金馬凱旋二手車交易中心取而代之。
佔地2700畝、建築面積380萬㎡的鄭州金馬凱旋家居廣場,曾是鄭州面積最大的家居建材集中地之一,也曾是鄭州市指定的177個外遷專業市場承接地之一。
同樣盯上二手車的,還有曾打造華豐燈飾界的河南華豐集團,開業於2010年的華豐燈飾,曾是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燈飾建材批發商場之一。今年6月底,該公司宣佈,將在鄭州啓動華豐二手車交易中心項目。
曾被譽爲“中國最大家居賣場”的的紅星美凱龍,更是早在2024年9月便對外宣佈,將與建發汽車聯手,把汽車展廳搬進商場,售賣二手車等汽車相關產品、服務。
這些曾經的家居賣場,如今爲何紛紛轉型?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發現,自身的主營業務不振,或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被業內稱爲“包租公”的家居賣場們,通過不斷圈地、引流、出租等,有着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和利潤,如今,伴隨着行業增長見頂,過往的好日子也漸行漸遠。
一份由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立項、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發布的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全年累計銷售額爲14908.26億元,同比下跌3.85%,數據的背後,是整個家居行業正在面臨的業績承壓。
以紅星美凱龍(下稱“美凱龍”,601828.SH)爲例,其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爲16.15億元,同比下降23.49%;歸母淨利潤爲-5.13億元,同比下降38.20%;扣非歸母淨利潤爲-2.18億元,同比下降83.19%。這已經是美凱龍多次被曝出營收、利潤雙下跌了。其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當年主營收入78.21億元,同比下降32.08%;歸母淨利潤-29.83億元,同比下降34.61%;扣非淨利潤-16.8億元,同比下降36.77%。美凱龍將公司業績波動的原因之一,歸結爲“受相關產業發展波動影響,商場和商戶的經營情況均受到影響,商場的出租率和租金出現階段性下滑。”
同爲家居零售行業巨頭的居然智家(000785.SZ),業績亦不容樂觀。該公司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爲129.66億元,同比下降4.04%,歸母淨利潤則同比下降40.83%至7.69億元,這已是該公司淨利潤連續四年下滑。
業績承壓之下,曾經的家居賣場們不得不開始轉型。那麼,爲什麼二手車會成爲其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金馬凱旋董事長肖凱旋說,在確定轉型方向之前,自己曾先後帶着團隊多次赴歐美、日本等地考察,在美國,他發現距離紐約1個多小時的郊外,有一個大體量、高品質的二手交易市場,滿足周邊衆多城市民衆的二手車買賣需求;在日本,也有一個成熟的二手車交易市場,吸引着周邊區域的人去購買。
“在我國,(我認爲)缺乏一個以高起點、高品質、高水平爲特點的超大型二手車集散中心。”肖凱旋說,“讓二手車進超大型商場,讓人們像逛商場一樣逛二手車市場,一改過去對二手車市場露天擺放、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印象。”
華豐集團旗下二手車交易中心一位負責人也表示,正在建設的二手車市場,未來同樣不是一個傳統零散的二手車交易市場,而是通過“全產業鏈佈局+規模化運營”構建競爭力,集高、中、低端二手車展銷、汽車整備、維保洗美、直播拍賣等業態於一體,志在成爲立足中原、輻射全國的二手車批發樞紐。
有着20多年汽車行業從業經驗的黃建華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爲,與家居建材行業多年低迷不同,國內二手車行業近年來的蓬勃發展,可能是吸引對方次第入場的重要原因。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肖政三曾在今年6月份的一次論壇上說,2024年全國二手車累計交易量1961萬輛,同比增長6.52%,累計交易額達1.2萬億人民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
黃建華也說,在經過多年的連續增長後,目前,中國的二手車年交易量已接近2000萬輛,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二手車市場。
紅星美凱龍一位負責人也說,他們一個位於重慶的賣場,在引入二手車產業後,不僅其中一家二手車企業很快發展成爲年銷售車輛上千臺、銷售收入達4億元的二手車商,而且因二手車看車人羣帶來的客流也很快攀升。這位負責人說,按照月銷售100臺二手車、成交轉化率30%計算,意味着僅其中一家二手車商,每月就能至少爲賣場帶來300多組客戶。
不過,在黃建華看來,雖然近年來二手車確實在蓬勃發展,但圍繞二手車存在的一些痼疾也一直困擾着二手車的發展。其中之一是,車況信息不透明,調錶車、事故車、泡水車等亂象,以及因此衍生出的汽車質量沒有保障、售後服務缺失等問題,讓一些二手車買家深受其害;另一個是,雖然二手車從業者衆多,但平均到每家車商,年均銷售卻不足30臺,整個行業,呈現出規模小、營業額低的現象,這一定程度上又打擊着從業者的積極性。
黃建華說,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算二手車賣場建得再大,還是會讓人顧慮,不敢去買(二手車),最終影響賣場的業績。
對此,黃建華建議,一方面是儘快從法律法規層面完善二手車的市場誠信問題,並對其中的市場欺詐行爲加大監管力度;另一方面是儘可能地推行“每車必檢”,通過構建全透明交易鏈,從源頭上杜絕事故車、泡水車、調錶車等問題車輛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