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承壓,投資者,資本市場對健爾康的耐心有限
2024年11月7日,健爾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3205.SH)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首日股價飆升452.9%,最高觸及96.21元/股,風光無限。然而,短短几個月後,這家依賴疫情"風口"起飛的醫用敷料企業,卻遭遇了資本市場的"過山車"行情。截至2025年2月11日,健爾康股價跌至39.06元/股,較最高點跌幅達59%,市值縮水至46.87億元,投資者。
股價劇烈波動的背後,健爾康面臨的不僅是市場情緒的調整,更是經營模式、競爭環境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多重挑戰。以OEM代工爲主的業務模式,使其毛利率長期低於同行;自主品牌建設相對薄弱,使其在國內市場競爭力不足;高端醫用敷料佈局多年卻遲遲未能打開市場,進一步加劇了增長壓力。在疫情紅利消退後,健爾康的下一步路該怎麼走?
依賴疫情紅利起飛,風口消退後業績承壓
健爾康主營醫用敷料等一次性醫療器械和消毒衛生用品,產品涵蓋手術耗材、傷口護理、防護用品等六大類。
2020年,疫情推動口罩等防疫物資需求激增,健爾康銷量爆發式增長:2019年,口罩銷量僅2016.64萬片;2020年,暴增至6.37億片,產能利用率高達207.38%,營收同比增長116.76%,淨利潤更是增長457.65%。
然而,風口消退後,業績迅速回落:2021年,口罩銷量降至1.78億片;2023年,僅剩6452.59萬片,銷量不到巔峰時期的10%。
疫情帶來的"短期紅利"使健爾康成功衝刺上市,但隨着市場需求恢復正常,公司面臨着新的增長困境。
IPO募資縮水,上市後股價大幅回調
2023年2月,健爾康啓動IPO,並於2024年11月成功上市。原計劃募集7.2億元,但最終僅募得3.86億元,目標縮水3.34億元。更令人意外的是,公司並未立刻投入募資建設高端醫用敷料項目,而是將3.5億元資金用於理財,引發市場質疑。
與此同時,健爾康上市後股價迅速回調:上市首日(11月7日):股價暴漲至81元/股,收盤價70.08元,市值84.1億元;上市4天后(11月11日):股價開始連續下跌;
2025年2月11日:股價跌至39.06元/股,市值縮水46.87億元。
投資者的不滿情緒不斷升溫,而公司管理層對於"股價何時能企穩回升"的問題並未作出正面迴應。
OEM模式毛利率低,品牌建設落後同行
健爾康主要銷售模式爲OEM(代工生產),以出口市場爲主,外銷收入佔比超80%。然而,OEM模式使其處於產業鏈低端,議價能力較弱,導致公司毛利率長期低於同行。
2021年,健爾康毛利率 23.61%,行業平均毛利率28.27% ,差距爲-4.66%;
2022年,健爾康毛利率 24.15%,行業平均毛利率 38.66% ,差距爲-14.51%;
2023年,健爾康毛利率 22.83%,行業平均毛利率爲 37.20%,差距爲 -14.37%;
2024年H1 ,健爾康毛利率22.60%,行業平均毛利率爲 37.65%,差距爲 -15.05%。
從數據來看,健爾康的毛利率比行業均值低約15個百分點,反映出其盈利能力的不足。
相比之下,同行業企業穩健醫療、振德醫療等已通過自主品牌建設提升毛利率:穩健醫療:"winner穩健醫療"+"Purcotton全棉時代",自主品牌收入佔比超80%,2023年品牌業務營收81.2億元;振德醫療:品牌業務佔比逐年上升,加強國內市場拓展。
健爾康雖有"健爾康"、"健衛康"等自主品牌,但在國內市場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遠遠不及競爭對手,且淘寶等電商平臺尚無獨立旗艦店,銷售依賴阿里健康等第三方平臺,品牌影響力有限。
高端醫用敷料佈局近10年,仍未成氣候
隨着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和消費升級,醫用敷料市場正向高端產品轉型。新型高端敷料包括:溼性傷口敷料(泡沫敷料、水凝膠等)——可減少換藥次數,加快癒合;功能性敷料(抗菌、透氣、智能監測等)。
高端醫用敷料市場主要由3M、Acelity、V.A.C. Therapy等國際龍頭企業主導,國內企業要想分羹並不容易。
早在2015年,健爾康就開始佈局高端醫用敷料,但進展緩慢:2021年-2023年,高端醫用敷料收入僅145.93萬元、218.30萬元、215.70萬元;
佔公司主營收入比重僅0.2%,市場拓展幾乎停滯。
健爾康在招股書中表示,"受限於資金實力和發展階段,市場拓展困難",但公司2020年卻大規模分紅1億元,引發市場對其是否真心投入高端產品線的質疑。
此外,高端敷料行業競爭激烈,國外巨頭具備強大研發實力,國內的穩健醫療、振德醫療等企業已加速佈局,健爾康在這一市場的競爭力仍待觀察。
接班人問題:家族企業的"傳承困境"
健爾康的實際控制人爲陳國平(63歲),持股43.43%,但其唯一女兒陳麒宇明確表示不接班。陳麒宇丈夫丁振興經營的企業規模較小,且曾因財務問題被列爲被執行人,也未展現出接班意願。
如果家族成員都不接班,未來誰來掌舵健爾康成爲一大懸念。面對激烈競爭,公司是否會引入職業經理人,或仍維持家族控制,值得關注。
健爾康從疫情紅利起飛,到股價大跌,再到高端敷料業務難見起色,展現了一家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代工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艱難探索。如何提高品牌競爭力、提升毛利率、加強本土市場佈局,纔是健爾康能否真正穩住發展的關鍵。
資本市場對健爾康的耐心有限,未來如何破局?或許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