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回老家蓋房子

母親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偷偷看我。她說昨晚夢見老家的房子塌了,她沒有地方住,急得哭了。

我明白這話是說給我聽的,對她說等這段時間忙完,我就回老家建房子。母親欣喜地反覆問了幾遍:是不是真的?我說是。母親高興得像個孩子,問我她回老家穿什麼衣服好看,給老家的親戚帶什麼禮物好?並立即計算起建房子要多少水泥、磚頭,要多少人工,要多少錢。

父親去世後,母親一直跟我們在城裡生活。但我知道,她的心還留在農村老家。每每說起老家,母親都眉飛色舞,有說不完的話。她的根在老家,那裡有她太多的記憶與情感。

但除了母親的因素,我回老家的感受,也是一個動因。

於我而言,老家早已成夢中的老家,與我漸行漸遠。偶爾回去一趟,也是匆匆地回,匆匆地走。每回一次,那種“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傷感就多一分,對老家的依戀就被切割掉一些。

甚至,親人也會變得疏離。因爲老家已無能住的房子,每次回去,我都借住在大哥家。大哥對我沒得說,盡心盡力招待,但侄子和侄媳婦不一樣。有一次我因爲有事耽擱,在侄子家住了一晚。從侄子兩口子的臉上,我看到了我是不受歡迎的人。第二天我還沒走出大門,侄媳婦就把我睡過的鋪蓋拿到院子裡晾曬。用笤帚拍打被子的聲音,聽起來是那麼刺耳。

如果在老家有房子,回來的時候就不用寄人籬下了。但想歸想,行動一拖再拖。真正的契機,是後來我回老家參加的一次葬禮。

事情的起因是,老家的一個人去世了,臨終時囑託兒女把他葬在老家。可問題是,他生前在老家沒有一磚半瓦,遺體都沒處安放。幾經周折,纔在村頭搭建了靈堂,最後草草下葬。

沒過多久,老人的兒女就在老家蓋了幾間房。他們說,雖然現在不回來住,但怕以後像他們父親一樣,死後連個搭靈堂的地方都沒有。

我想到自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這個世界,我在老家也沒房,屆時該怎麼辦呢?

蓋房子的過程一波三折。小時候,村子裡不論誰家有個紅白喜事、修路建房,全村人都來幫忙。但現在不同,大部分年輕人都在外,一年到頭也難得回來一趟,我只能僱人。但即使付錢,有些人正幹着活呢,家裡有事就丟下活跑了;鄉里鄉親的,你也不好意思說。遇到脾氣衝的,還可能鬧翻臉。

有一天正施工,突然下起大雨,堆在地上的水泥如果被雨淋溼,就不能用。我着急得不行,到鄰居家借塑料布。他們家的塑料布閒置着,可不願意借。最後我只好花錢買下來。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家埋怨我拉材料的車走了他們家門口,說把他們家的路壓壞了。房子旁要修排水渠,周圍的住戶不願意了,說我把水排到他們家了……真的是麻煩事一堆。

好在房子終於建成了。看着嶄新的房子,我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以後再回老家,可以住進自己的房子裡,不用看人臉色了。我百年之後,兒女不用因爲沒有地方給我搭建靈堂而犯愁了。

或許更深一點說,我在老家建房,只爲給漂泊的靈魂留一處根脈,讓童年的月光,母親燃起的炊煙,還有鄉鄰的吆喝,都能在青瓦白牆間繼續生長。也許某一天,當城市的喧囂讓人疲憊,推開老家的木門,我仍能聽見泥土與血脈共鳴的聲音。這纔是真正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