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宅飆漲、陰宅不漲?揭臺灣房地產「兩樣情」背後原因

▲陽宅飆漲、陰宅不漲?揭臺灣房地產「兩樣情」背後原因。(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王威智/採訪報導

近年來,臺灣房價持續飆升,雙北市平均房價早已突破千萬大關,讓不少民衆感嘆「買不起房」。然而,同樣屬於不動產範疇的墓地與塔位,價格卻長期維持平穩,形成房地產市場的「兩樣情」。

供需差異造成價格分化專家分析指出,陽宅與陰宅價格走勢迥異,主因在於供需結構截然不同。住宅擁有強烈剛性需求,每個人都需要居住空間,尤其人口集中於都會區,加上少子化趨勢使家戶數增加,房價因此持續攀升。

相較之下,殯葬用地需求逐年萎縮。內政部統計顯示,臺灣火化率已超過95%,傳統土葬墓地需求明顯下降。即使是納骨塔位,隨着樹葬、海葬、花葬等環保葬法普及,塔位需求增長也趨緩。

投資屬性差異明顯「住宅被視爲資產,墓地塔位則屬純消費。」這是兩者價格走勢差異的核心原因。住宅可貸款購買、自由買賣轉手,且常被視爲抗通膨、資產增值工具,吸引大量資金流入,形成炒作空間。但墓地與塔位無法貸款,轉手交易困難,多數使用權僅20年,到期需續約或撿骨,投資價值有限。

▲臺北市殯葬處環保樹葬區。(資料照/北市殯葬處提供)

文化觀念轉變影響市場年輕世代對傳統殯葬觀念改變,也壓抑陰宅市場。都市化使得返鄉掃墓不便,加上環保意識擡頭,簡約環保葬法比例逐年增加。臺北市、新北市等地方政府積極推廣環保自然葬,收費低廉且符合現代環保理念,進一步壓縮傳統墓地塔位需求。

單程旅行社社長郭憲鴻(小冬瓜)指出,陰宅市場呈現「M型化」:高端塔位或環保葬選擇仍有市場,但傳統土葬墓地越來越難銷售。

政策限制穩定價格政府政策也是關鍵因素。公立納骨塔價格受嚴格管制,私立業者難以大幅調漲價格。殯葬用地雖有限,但在需求下降下,供給壓力不明顯。業內人士透露,部分私立納骨塔甚至出現削價競爭,與住宅市場搶購熱潮形成鮮明對比。

反映社會變遷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陰宅不易漲價除了供需因素,貸款困難、風水方位考量,以及流動性不如陽宅,也限制了發展空間。近年國人在葬儀上越來越精簡,也是重要原因。」

「陽宅熱、陰宅冷」現象,反映臺灣社會結構與文化觀念轉變:住宅短缺與資產化凸顯居住正義問題,而殯葬需求改變則展現生活方式與環保理念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