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警告要打「炒匯禿鷹」 已要求相關資金撤出臺灣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5日緊急召開記者會,首度透露近期發現市場中有「炒匯禿鷹」,已發出警告,並要求這些短期炒匯資金撤離臺灣。記者許正宏/攝影
新臺幣近期強勢升值,連續兩個交易日單日升幅超過3%,引發出口業者高度憂慮。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5)日緊急召開記者會,首度透露近期發現市場中有「炒匯禿鷹」,已發出警告,並要求這些短期炒匯資金撤離臺灣。
楊金龍坦言,儘管相關資金已陸續撤出,但速度慢吞吞,央行未來將持續嚴密監控市場異常動態。
楊金龍強調,此波匯價波動已屬「過度」,央行密切監控資金流動,他表示,近期確實觀察到部分類似禿鷹的行爲,因此已事前發出警訊。這些炒匯行爲若初期不阻止,後續就可能演變成禿鷹。這些現象過去也曾出現在英國、香港等地,並導致市場動盪。
對於出口業者盼望央行設定匯率波動區間,以利財務規劃,楊金龍明確表示,匯率應維持彈性。他以1992年英國因固定匯率機制遭「禿鷹」攻擊而退出歐洲匯率機制(ERM),以及1998年香港面臨Currency Board(聯繫匯率體制)下的金融壓力爲例,提醒匯率設限將反成市場攻擊目標。
他並呼籲廠商應理性看待市場波動,避免因匯率短期波動做出非理性決策,例如過度拋匯。出口企業應建立完善風險管理機制,避免財務操作過於依賴匯率預期。
楊金龍強調,對出口商而言,匯率已過度波動,若盲目跟風,最終可能自食其果。央行會盡職責穩定市場,但出口商也應爲自身利益做好避險,勿過度依賴預期心理而忽略風險,這纔是長遠經營之道。
針對近期外媒報導指稱中央銀行可能出現高達2兆元匯損,楊金龍則嚴正澄清,目前央行整體帳面仍維持獲利狀態,並非如外界所傳。過去央行曾出現匯損與匯益均破兆的情況,但截至目前,帳面數據仍爲正值,無需過度解讀。
楊金龍同時針對壽險業外匯部位提出說明。他表示,市場上對壽險業持有上兆美元資產的說法有所誤解。臺灣多年來累積約1兆多美元的國際淨資產,乃因貿易順差所致,這些資產分散於全球各地,包括越南、中國大陸、墨西哥等市場,幣別亦多元,並非全部集中於美元。
延伸閱讀
央行「柳樹理論」要看風有多大
川普關稅戰後 學者:貨幣戰恐成下個戲碼
臺幣連兩個交易日盤中狂升逾1元 不排除測28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