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打炒匯外資 買賣股強制T+1

新臺幣近期狂升,中央銀行4日宣佈打炒匯四大措施。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臺幣近期狂升,中央銀行昨(4)日宣佈打炒匯四大措施,包括「自我管理不佳」外資買賣股票的交割時間須採T+1,避免外資熱錢停泊炒匯,以及廠商單日拋匯量上限爲1,000萬美元。

目前外資買賣股票是採取T+2,但「自我管理不佳」的外資,將改成T+1,也就是今天買股票,明天要匯入款項,反之今天賣股票,明天就得匯出。央行將於下週邀集外資保管行開會,針對外資匯入影響新臺幣波動採取配套措施。

央行近期防範炒匯措施

中央銀行外匯局長蔡烱民表示,T+1交割配套措施,並非對所有的外資,而是一些「自我管理不佳」者。改變後,「自我管理不佳」的外資,其資金無法停留在新臺幣帳上太久。T+1的實施使得資金流動更透明,減少資金停留炒匯的可能性,外資若能自行管理良好,則不會有額外限制。現在已經有很多外資是採取T+1的方式。

據瞭解,目前外資的主要四家保管銀行分別爲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和德意志銀行。

彭博資訊報導,雖然央行此舉意在防堵炒匯,但與南韓近年爲吸引外資而積極鬆綁外匯程序的作法,大相逕庭。

另外, 目前央行限制出口商每日拋匯上限十支(1,000萬美元),蔡烱民表示,主要是希望出口商能分散拋匯,以緩和新臺幣波動幅度,但目前並未限制外資保管行的每天拋匯上限,因此,當臺股表現良好、預期樂觀,吸引外資匯入增加,而外資拋匯量大又不計較換匯價格時,就會影響市場上價格波動。

蔡烱民表示,央行每天也密切關注期貨市場變化,目前外資僅能使用美元作爲期貨保證金,對新臺幣波動影響不大,央行對外資未平倉空單口數的變化也都有掌握,以區分避險行爲或其他可能性。

至於外資買股票又同時買反向ETF,買1元股票,卻匯入2元,加重新臺幣升值壓力,也有賺取額外匯兌利益的意圖,有炒匯之嫌。央行已對外資投資反向ETF設限,要求外資持有反向ETF,佔ETF發行量不得超過30%。此外,對於外資購買反向ETF,會與外資溝通以SWAP(換匯交易)進行,而非匯入資金,避免造成匯率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