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儒門示警:若讓稻米 美壓價恐毀30萬人生計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近期陸續公佈,其中日本原先遭美方稱「課徵25%關稅」,但今(23)日日方開放稻米與農產品市場,以換取對美出口商品關稅下調爲 15%,對此「白米炸彈客」、同時也是稻農的楊儒門表示,此舉無疑敲響臺灣的警鐘。(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近期陸續公佈,其中日本原先遭美方稱「課徵25%關稅」,但今(23)日,日方開放稻米與農產品市場,以換取對美出口商品關稅下調爲 15%,對此「白米炸彈客」、同時也是稻農的楊儒門表示,此舉無疑敲響臺灣的警鐘,倘若我國政府同樣退讓,勢必重創數十萬農民的生計,更將危及臺灣的糧食安全、農業主權與農村文化。
楊儒門透過臉書發文提到,面對即將與美方進行的關稅談判,臺灣政府若一味追求談判成果與關稅利益,而選擇讓出稻米市場,這不僅將重創數十萬農民的生計,更將危及臺灣的糧食安全、農業主權與農村文化,所以今天日本是活生生的前車之鑑,臺灣千萬不能重蹈覆轍。
楊儒門指出,面對美方的貿易壓力,日本選擇讓步,打開農產品大門、放下稻米課徵的700%保護性關稅,反觀韓國政府,在 7 月 23 日的政府會議中,明確將稻米與牛肉畫爲不可開放的「紅線項目」,這場對照,清楚反映出臺灣當前的選擇方向,是想成爲守住主權的韓國,還是失去防線的日本?
楊儒門提到,倘若開放稻米進口,將影響 22萬稻農戶及其上下游產業鏈,整體約30萬人高達400億以上的產值,美國機械化生產、價格僅每公斤30元,將壓垮平均價格約50元的本地稻米,屆時不只是農民,整個農村、整體糧食體系都將受到衝擊。
楊儒門強調,如果連主食作物稻米都可以被拿來談判交換,那還有什麼不能被讓出去?難道未來要仰賴進口米過活?難道政府願意看到整片稻田變成雜草,農村凋敝、人去樓空?
楊儒門呼籲,將稻米列爲紅線產業,不納入任何關稅減讓談判,且糧食安全原則不可妥協,維持配額制度與配額外關稅,另外政府應比照韓國,主動提出非敏感項目(如能源作物)作交換籌碼,保障國內農民與農業產業鏈,強化稻米競爭力與外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