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組再傳大動作,新一輪國資整合潮即將到來?

農曆新年剛過,A股市場突傳央企重組大消息,東風系、兵裝系旗下上市公司齊發聲。

2月9日晚間,東風股份、東風科技均稱,其間接控股股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同日,兵裝系旗下長安汽車、長城軍工、東安動力等多家公司稱,其(間接)控股股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正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上述信息引發央企汽車板塊整合猜想,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或將進行重組。2月10日,兵裝係指數持續拉昇,截至收盤,漲幅超9%,多家上市公司股價漲停,包括華強科技、中光學、東安動力、長城軍工、湖南天雁;長安汽車漲幅近5%。東風系旗下東風股份、東風科技一字板漲停。

2025年是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3~2025年)的收官之年。作爲本輪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市場化整合重組力度,成爲2025年改革工作的重頭戲。2024年以來,央國企領銜的A股市場新一輪併購潮啓幕。進入2025年,上市公司併購熱情不減,年內至今,中交地產、廣西廣電等央國企均發佈了重組消息。

汽車央企籌劃重組

根據公告,本次重組可能導致公司間接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有關安排尚需履行程序,還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同時還聲明,本次重組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二者的重組,從相關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看,可能會採取新設整合的方式,即新設一家專業化汽車央企,整合東風汽車集團和中國兵裝集團的長安汽車。

劉興國認爲,這一次的重組整合,是雙向驅動的結果。一方面,新一輪深化改革要求繼續推進國有資產優化調整;另一方面,汽車產業面臨重大調整變革,產業競爭更加激烈。央企汽車產業的重組整合,有利於集中資源,加快創新突破,從而增強中國汽車產業整體競爭力和產業發展話語權,也有助於產業提質增效發展。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樑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央企旗下子公司之間合併一般採取專業化重組方式,這種方式有利於優化國資央企的資源配置,避免重複建設和同質化競爭,有利於形成合力。重組之後將聚焦主責主業,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加快傳統車企向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對標特斯拉、比亞迪等國內外知名車企,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則認爲,東風系、兵裝繫上市公司(間接)控股股東擬發生變更,重組或預示着新一輪的國資整合潮即將到來,旨在通過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來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技術實力。

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汽車央企包括一汽集團、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近兩年,三家中央汽車企業加速向新能源轉型,2023年完成新能源汽車直接投資近360億元,投資比重超過60%。國務院國資委頻頻釋放加大力度發展新能源汽車、加快汽車央企重組整合的信號。

國務院國資委在2023年初提出,央企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新能源汽車即是方向之一。2024年3月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苟坪表示,鼓勵支持中央企業開展高質量投資併購、專業化整合,加快掌握產業核心資源和關鍵技術。只要有利於把央企新能源汽車搞上去,相關政策、舉措都可以大膽探索,推動企業放開手腳轉型。

在2024年9月的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推進會上,12組26家單位專業化整合項目集中籤約,其中包括中國一汽、兵器裝備集團、東風公司與中國誠通的動力電池領域專業化合作項目。上述會議指出,中央企業要聚焦重點領域,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發展;推動固鏈補鏈強鏈,夯實產業鏈供應鏈融通發展根基;鍛造核心競爭優勢,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推進整合融合、優化資源配置,切實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加強專業化重組整合

央國企的重組整合一直是市場焦點。今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就央企市值管理、重組整合等重磅發聲。

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林慶苗1月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今年將以中央企業重組整合爲抓手,深入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係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林慶苗介紹,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繼續開展新公司組建、加大力度推進戰略性重組,提升中央企業在重要行業產業中的地位作用,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二是縱深推進專業化整合,聚焦主責主業,整合優勢資源,減少行業內卷,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生態。三是進一步強化整合融合,推動從資產合向業務合、人心合、文化合轉變,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

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於2023年正式實施,2024年完成70%以上的主體任務,2025年迎來收官之年。國資委一直推動國有企業以做強做優做大爲總目標,加強專業化重組整合,尤其在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要求國央企加快搶佔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提升對新興產業鏈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過去一年,國務院國資委推進重組整合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有序開展新央企組建。比如,着眼打造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完成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組建;着眼構建國家級物流大數據平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整合央地優勢資源,組建成立中國數聯物流信息有限公司。

專業化整合也在持續推進。比如,完成愛達郵輪公司資源整合,實現中央企業郵輪運營平臺公司高質量起步;推動中國一汽等汽車企業控股中國誠通力神青島,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形成發展合力;推動重要礦產資源領域整合,持續增強我國重要資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重要領域,組織推動了12組重點項目集中籤約,有效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

預計2025年併購市場持續增溫

2025年雖開年僅一月有餘,包括多家央國企上市公司在內,A股公司密集披露重組消息。第一財經記者據Wind數據梳理,僅今年1月,就有中交地產、廣西廣電、寧波富達等多家央國企公告籌劃重組。

去年,新“國九條”“科創板八條”“併購六條”等政策陸續出臺,明確大力支持併購重組,由此帶動併購重組市場持續升溫。數據顯示,2024年,證監會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披露併購重組交易2131單。

今年以來,政策暖風再度吹向併購重組。近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求是》雜誌撰文稱,要堅持用好改革這個重要法寶,通過推動註冊制走深走實、引導更多標杆性高科技企業登陸A股市場、活躍併購重組市場、嚴格常態化退市、暢通資金入市渠道等多種方式。

2月7日,證監會發布《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並提出,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

“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鼓勵科技型企業開展同行業上下游產業併購,支持上市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開展併購重組。支持上市公司收購有助於強鏈補鏈、提升關鍵技術水平的優質未盈利資產。支持科技型企業合理開展跨境併購。”證監會稱。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表示,2024年下半年以來,併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轉型升級、產業整合和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尤其是集成電路等硬科技行業領域併購重組活動顯著增多,收購未盈利科技型資產、“A並H”等標誌性案例順利落地。

政策明確鼓勵之下,2025年的併購市場是否將延續此前的熱度?“預計2025年的併購市場將持續增溫。”田利輝稱,尤其是在國家鼓勵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更多企業將尋求通過併購重組的方式來加速技術進步、拓展市場份額以及優化產業鏈佈局。

他預計,隨着政策支持和市場環境變化,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光電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企業間的橫向整合趨勢明顯。在政策持續引導和市場積極響應下,未來併購市場有望繼續保持活躍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