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研究鎖定「細胞天線」爲腦癌精準治療鋪路
陽明交大研究發現,TTBK2 的活性能促進小腦顆粒神經前驅細胞(GNP)的增殖,顯示它在腦部發育與疾病中扮演關鍵角色。(陽明交大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瘤,現行手術、化療與放療雖然能延長病童壽命,但副作用極大,陽明交大生化所王琬菁、腦科所蔡金吾團隊研究關鍵發現,鎖定「細胞天線」抑制小腦髓母細胞瘤,爲日後精準治療鋪路,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瘤,長期以來對病童與家庭造成沉重負擔。目前臨牀仍以手術、放射線及化療爲主要治療方式,但常伴隨嚴重的長期副作用,例如認知障礙及次發性癌症。
研究團隊指出,髓母細胞瘤與小腦發育異常息息相關。小腦的發育仰賴一羣名爲「顆粒神經元前驅細胞」(GNP),精準完成增生與分化。而這些細胞的表面都有長着一根像天線般的初級纖毛(primary cilia),負責接收生長訊號。
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王琬菁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蔡金吾的研究團隊,結合小鼠與斑馬魚模型,首度揭開兩個關鍵基因TTBK2和HUWE1在小腦發育與髓母細胞瘤生成中的核心角色。
團隊發現,TTBK2是顆粒神經元前驅細胞的「纖毛守護者」,能夠維持初級纖毛的穩定,讓前驅細胞持續接受生長訊號而增生;而HUWE1在生長任務完成後,則負責降解TTBK2進而拆除前驅細胞的這根天線,推動細胞分化成不同的神經細胞。兩者形成動態平衡,凸顯纖毛在小腦發育中的關鍵角色。
然而,在髓母細胞瘤中,這個平衡被打破。TTBK2無法降解,導致顆粒神經元前驅細胞的增生失控,最後形成腫瘤。團隊發現,抑制TTBK2不僅讓腫瘤細胞失去纖毛,減少接收生長訊號,還能有效抑制腫瘤增生。這一發現讓TTBK2成爲一個極具潛力的治療標靶。
蔡金吾指出,腦癌一直是醫學上的難題,現行手術、化療與放療雖然能延長病童壽命,但副作用極大。我們的研究顯示,搭配精準阻斷腫瘤的增生,有望降低傳統治療對腦部的傷害。
王琬菁表示,科學家一度認爲初級纖毛只是演化過程中殘存的痕跡,沒想到它像真正的天線一樣,是細胞接收外界訊號的重要構造。我們的成果不僅凸顯初級纖毛在腦部發育的角色,更說明纖毛可能與癌症及抗藥性息息相關,爲腦癌精準醫療開啓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