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銳評汽車測試亂象:挑戰公衆常識!淪爲作秀表演!

近日,被譽爲"中華第一刊"的重要黨刊《半月談》發表文章“杜絕“營銷式”測試!莫讓安全測試淪爲作秀表演”,評論近期熱點理想汽車i8與乘龍重卡的碰撞測試事件。

文章指出,儘管最後三方“握手言和”,但“碰撞測試”這一原本被視作衡量汽車安全性的專業評測,在這場風波中似乎變了味、走了樣。這些“奪人眼球”的測試設計,實質上是部分企業爲製造視覺衝擊效果而策劃的營銷手段。

這種營銷導向的測評模式存在多重隱患。一方面,容易造成消費者安全認知偏差。另一方面,部分檢測機構採用收費服務模式,在承擔企業委託測試任務的同時,其獨立性與公正性難以保證。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惡性競爭容易造成對行業生態的破壞。安全測試不應淪爲作秀表演,其核心價值在於守護生命安全。

無獨有偶,汽車行業的“測評亂象”、“營銷亂象”也引起了央視的關注。8月7日晚,CCTV2央視財經評論了目前汽車行業的營銷亂象,特別是針對最近的“理想i8與乘龍卡車的碰撞測試”的熱門事件,更是指出其是以“評測之名搞營銷,挑戰公衆常識”。

央視財經評論員評論員的主要觀點如下:

1. 這次測試名爲評測、實爲營銷,同時營銷過度,使得它整體的營銷策劃露餡了。

2. 測試違背了物理學定律的基本常識。重卡車頭如果要安全,必須通過物理鎖或者液壓鎖來鎖在汽車的大梁上,如果不鎖,一個急剎車就會產生車頭前傾的效果,要發生短視頻的效果,一定是車頭沒鎖。

3. 三方聲明完全是避重就輕,道歉是沒有誠意的,公衆關心的就是這個 SUV 到底能不能撞飛重卡這個問題,其實他並沒有迴應。如果翻譯成大白話,這份聲明似乎有點在說我是安全的,但我並沒有說你是不安全的。

4. 視頻裡對於車的材料質量有過度的對消費者心智干擾。這種潛移默化的心理干擾,可能會造成消費者日後在路上行駛的過程中不恰當的駕駛行爲。

央視同樣點名批評了其它車企。如小鵬汽車此前發佈城市 NGP 功能,讓消費者多花數萬元,卻只在 5 個城市開放,最終陷入 “虛假宣傳” 的投訴風波,並且遭到了車主的集體投訴;樂道的“低俗營銷”:蔚來旗下樂道汽車的“換男友不如換電” 廣告語,被網友指出是在玩低俗梗。

對於新能源行業近年來頻發的爭議性營銷事件,包冉評價表示,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源上還是目前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嚴重、已經產生了高度的內卷。當價格戰不斷打響,當技術差異化不足,“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營銷就成了最廉價的突圍武器。但是,營銷過當,甚至變成“無底線的表現”,傷害的不僅是品牌自身,更是整個行業的生態。

汽車不是快消品,安全更不是流量遊戲。媒體和輿論的批評,實則是給車企們發出警示:營銷的終點不該是表演,而是建立技術與用戶信任的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