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替代率跌至40%,社保還有必要交嗎?

社保新規出臺後,爭議聲很大。小老闆反對能理解,畢竟要增加不少成本。但很多打工人也牴觸,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原因也不復雜,不是他們不想繳社保,而是有很多現實的考量和擔憂,主要有幾點。

第一,社保費用太高。現在正規的大中企業一般都會嚴格執行社保法,給員工繳納社保。不繳社保的主要就是小企業和個體戶,他們的員工收入普遍都不高。

餐飲店,水果店,奶茶店的員工,工資普遍三四千,一二線城市高一點,可能有五六千。按照現在的社保最低繳費基數,每個月個人繳費金額佔收入的比重必定超過10%。

以上海爲例,2024年7月1日起,社保繳費基數下限是7384元。如果按這個基數來繳費,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16%,醫保繳費比例是9%,工傷和失業繳納比例是2.45%,合計繳納比例是27.45%,企業支出2027元。

個人養老保險繳納比例是8%,醫保繳納比例是2%,失業繳納比例是0.5%,合計繳納比例是10.5%,個人支出775元。

2024年上海最低工資標準是2690元,如果工資只有這麼多,那社保個人支出佔比就達到28.8%,接近三分之一。如果是月薪5000元,那佔比就是15.5%。即便月薪剛好達到最低繳費基數的7384元,個人支出佔比也超過了10%。也就是說收入越低,社保負擔越重。

上海還算收入比較高的城市,有不少城市的城鎮私營單位平均工資比社保最低繳費基數都低,那低收入人羣的社保負擔會更重。

第二,缺乏公平性。之前每年漲養老金,都有人呼籲養老金高的人羣少漲,甚至是停漲。這次又有人說讓那些養老金高的降一降,社保基金就充足了。

這些聲音都說明大家覺得養老金的差距太大了,現實也是這樣,有人拿幾千上萬,有人拿一兩千,農民朋友就更低了,只有一兩百。

同樣的繳費條件,從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拿到的養老金還不一樣。視同繳費,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現在已經退休的老人,養老金連續漲了21年,養老金越高,漲得越多。

一些老人的養老金比年輕人的工資還高,還能讓子女啃老。

第三,不確定性太多。年輕人對未來的養老金充滿擔憂,應該是爭議大的主要原因。養老金漲幅持續下降,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來臨,未來還不知道會怎麼樣。

社保繳費基數年年漲,交的錢越來越多,但養老金替代率卻逐漸下降。養老金替代率是退休金與退休前工資之比,比如退休前月薪是10000元,養老金是4000元,替代率就是40%。

1999年,國內職工養老保險替代率高達77%,2010年下降至45%,現在大概是40%。隨着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職工養老保險替代率下降的壓力非常大。

發達國家的養老金替代率在40%-70%,但低收入者普遍更高一點。我們正好相反,收入越低,替代率越低。

所以,很多人擔心交了很多錢,到退休也拿不到多少養老金。按照養老金替代率的走勢,確實讓人擔心,那這樣還有必要交社保嗎?

現在正規的企業一般都會交社保,沒得選擇。而對於在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工作的低收入人羣來說,如果交社保影響到了現在的生活,那確實要好好考慮一下。但還是建議交一下醫療、生育、工傷這些可以立即用得上的保險,特別是醫保,很重要。

至於養老保險,如果你擔心回本問題,那就交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交的少,回本時間短,按最高檔交,回本時間也是在10年以內,而且最低繳費年限仍然是15年。所以,還是看個人需求,有些保險是真的很有必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