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到睡不著! 醫: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是免疫系統失調

專家建議,穩定的治療計劃是異位性皮膚炎控制的關鍵,告別復發惡性循環。記者廖靜清/攝影

夏天到了,皮膚流汗又溼又癢,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汗水對皮膚產生刺激,觸發炎症和瘙癢,簡直是酷刑。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發炎性皮膚疾病,只要過敏原、刺激物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就像按鈕打開就關不了,癢到不行。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機轉,主要跟「皮膚屏障功能缺陷」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朱家瑜說,若皮膚屏障較薄弱,再加上免疫反應異常,病症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如氣候變化、壓力等影響而加重。其症狀爲乾燥、搔癢、皮疹,患者過度搔抓後,易造成傷口,甚至引發感染或留下疤痕。

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國內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約1.28%,粗估約有30萬人以上有相同的困擾。朱家瑜認爲,有些患者會自行買藥膏來擦抹,所以實際病友數字應該更多。異位性皮膚炎多發生在孩童身上,但若無積極治療,會影響睡眠、學習、人際社交,甚至誘發共病。

許多人對異位性皮膚炎有不少迷思,像是避免飲食過敏、不癢就不用治療、用茶葉洗澡、喝蛇湯或青蛙排毒止癢。朱家瑜說,這些方法不僅沒有治療效果,可能讓病情加重,「穩定的治療計劃」纔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情控制重要的關鍵。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提醒,隨着新藥的問世,讓許多患者有機會能夠擺脫不停抓癢的痛苦。目前符合異位性皮膚炎新藥的健保給付條件,必須先使用2種以上口服免疫調節劑各3個月,且同時配合照光治療3個月以上,仍處於較嚴重疾病狀態,即可申請健保給付資格。

楊靜宜說,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皮膚癢,易影響生活品質,尤其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作、惡化,常有患者說「癢到快死掉」,晚上根本無法入睡,抓到流血、每天醒來牀單上都是血跡和皮屑,極度崩潰。

除了急性發作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楊靜宜指出,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提供更穩定、且能長期使用的治療選擇,其特性包括起效時間相對較快、用藥方式相對便利,患者服藥後1至2天即可觀察到症狀緩解 ,且副作用發生率較低。臨牀研究顯示,約八成患者在長達112周的治療期間,皮膚病竈改善程度可維持75%以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