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抓到苔癬化 醫籲加強保溼:修復肌膚屏障是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抓到苔癬化,醫籲加強保溼:修復肌膚屏障是關鍵。(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炎炎夏日氣溫節節升高,對異位性皮膚炎病人來說更是一大挑戰。新竹臺大分院皮膚部醫師郭晏如提醒,異位性皮膚炎爲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髮炎疾病,雖難以根治,但透過合適的治療與細心的日常照護,仍能有效控制、穩定病情。

16歲的小文是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面對高溫與課業壓力的雙重夾擊,她經常出現四肢彎曲處與頭頸部的紅腫搔癢,皮膚因長期搔抓逐漸變得粗厚,甚至出現苔癬化現象。雖已接受健保生物製劑「杜避炎」(Dupixent,dupilumab)注射治療,但因疏於日常保溼、不喜歡擦乳液,回診時仍出現皮膚乾燥、泛紅等不適症狀。

新竹臺大分院皮膚部醫師郭晏如提醒,異位性皮膚炎除了良好的治療計劃,也須落實日常皮膚保養,纔能有效控制、穩定病情。(新竹臺大分院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郭晏如指出,臨牀上會依病人病況,搭配紫外線照光治療法、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或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等方式來治療,以達長期穩定控制病情的目標。

郭晏如進一步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的皮膚屏障本就較爲脆弱,其中約三成病人更具「纖聚蛋白」(Filaggrin)基因突變,導致皮膚保水能力下降,容易受到汗水、灰塵與過敏原刺激。「若只倚賴藥物消炎,卻忽略修復皮膚屏障,就像滅火卻不修復重建基地(皮膚屏障),治療成效將大打折扣。」

郭晏如建議,異位性皮膚炎病人應選擇不含香精、酒精與色素的保溼乳液或乳霜,並養成每天塗抹2至3次的習慣,以強化皮膚防護力、減少復發機率。同時,夏季應穿着柔軟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使用尼龍等刺激性材質,並於流汗後適時擦乾肌膚,降低刺激與搔癢感。

新竹臺大分院提醒,異位性皮膚炎的穩定控制需醫療與生活雙管齊下。病人應與醫師共同訂定治療目標,並落實日常護膚保養,才能降低急性發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