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樓市全線飄紅!二手增長20%,一手暴漲244.7%!

當五一假期剛傳出樓市成交火熱的消息時,不少人還將信將疑,認爲這或許只是開發商的營銷話術。

但隨着相關數據陸續出爐,市場的升溫已不容置疑——無論是新房市場的集中放量,還是二手房市場的結構性活躍,都印證着廣州樓市正經歷一輪實實在在的熱潮。

從新房市場來看,五一期間(5月1日- 5月5日)廣州樓市呈現“供銷兩旺”態勢。

據住建局統計顯示,廣州房地產市場成交活躍,高品質住房供給增多、企業營銷優惠力度較大、樓盤到訪人數增加,認購網籤數據同比、環比均有增加。

具體來看,五一期間全市主要在售一手住宅樓盤到訪量達31466組次,認購量2093套,網籤面積7.01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0%、73%、35.9%。

二手住宅方面來看,則呈現“總量增長、區域分化”特徵。

五一期間,二手住宅日均成交371套,較4月日均增長20%;若將時間拉長至整個4月,根據廣州市房地產中介協會公佈數據顯示,全市住宅網籤量達10312套,繼1月和3月後,迎來年內第三個“萬套月”,打破“4月傳統淡季”的固有印象。

從區域表現看,核心城區與外圍區域差異顯著:海珠區以改善置換爲主導,成交量1439套居全市第一,琶洲、濱江中等新房稀缺板塊的次新二手房成交活躍;而從化、番禺、黃埔等外圍區域成交量環比分別下跌22.4%、13.8%、10.1%,表明市場分化進一步加劇。

不少人認爲本輪樓市火爆是不可預的,但實則其底層邏輯是政策、產品、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

1.政策組合拳釋放購房活力,置業門檻顯著降低

自2024年以來,廣州就已陸續優化限購政策,釋放大量潛在購房羣體。同時首付比例降低至15%,央行多次引導5年期LPR下行,疊加“認房不認貸”政策延續,購房成本和門檻雙降,尤其利好剛需以及改善家庭。

此外針對“以舊換新”需求,政府還聯合企業推出契稅減免、置換補貼等措施,包括今年一季度全市二手房“帶押過戶”辦理量同比存在顯著增長,表明交易流程簡化進一步激活置換鏈條。

2.優質住宅集中供應,新規產品成市場“硬通貨”據合富研究院數據,五一期間廣州全市約33個項目集中推新,超3000套新貨入市,創下近年同期新高。

此外,早在3月26日至4月30日,全市一手住宅預售量已達95.96萬平方米,番禺(16.82萬㎡)、白雲(15.15萬㎡)、海珠(14.98萬㎡)、增城(13.91萬㎡)新盤密集,有效爲五一成交蓄力。

值得關注的是,本輪新盤普遍符合住建部新版《住宅項目規範》,在層高、隔音、配套等方面實現品質升級,成爲市場搶手貨。例如,海珠區綠城・馥香園、番禺區瓏曜上城、黃埔區瓏岄上城等新規項目,首開即取得亮眼去化率。

3.以價換量策略奏效,多元優惠激活市場開發商通過“穩定售價+多元優惠”策略激活市場:新品打折、購房送車位、“以舊換新”補貼等舉措,吸引大量剛需客入市,觀察下來,總價350萬元以下剛需戶型成交佔比顯著提升。

二手房市場同樣呈現“以價換量”特徵:由於掛牌房源充足,業主端競爭激烈,降價成交案例增多,而且不少成交個案在臨門一腳往往出現大幅降價成交的現象。

4.核心區豪宅與改善需求引領,市場結構深度調整經濟復甦背景下,高淨值人羣加速資產配置,天河、海珠等核心區豪宅項目成交佔比達30%,單筆超5000萬元的大宗交易頻現。

例如保利天奕、新世界·天馥等項目憑藉地段優勢,吸引琶洲、白鵝潭商務人羣,五一期間來訪量均超千組,反映高收入羣體對核心區優質資產的追逐。

與此同時,改善型需求持續走強:海珠新盤中,500-800萬元改善產品佔比近半;黃埔知識城、臨港經濟區等板塊,200-400萬元剛需產品佔比達六成。

這也進一步印證了,核心區域頂豪能夠通過強實力穿越週期;同時具備高品質、同時質價比突出的產品,也更容易贏得買方市場。

5.居民置業心態發生顯著變化,從觀望到積極入市

此前受樓市波動影響,購房者普遍持觀望態度,但隨着政策利好持續落地、項目品質直觀提升,“逢低入市”、“錯過再無”的心理逐漸強化,本輪部分熱點樓盤出現的“首開即罄”現象,也顯示市場整體信心存在顯著恢復。

五一樓市的火熱,不僅印證了廣州房地產市場的韌性,也預示着未來三大趨勢:

區域分化持續深化:核心區憑藉優質資源和產品升級保持熱度,外圍區域則依賴價格調整和配套完善爭奪客源,

產品迭代加速推進:隨着住建部新規全面落地,“好房子”標準倒逼開發商提升產品力,開發商需以教育配套、綠色建築、智能家居等差異化優勢搶佔改善客羣,“產品力” 成爲破局關鍵。

政策環境保持友好:昨日央行已正式官宣降準、房貸利率,有效減輕居民購房壓力,疊加廣州當下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全面推進,“市場+保障”雙軌體系構建將穩定市場預期。

對於購房者而言,當前正是難得的置業窗口期:核心區新規住宅兼具保值屬性與居住品質,而外圍區域的高性價比項目也爲剛需提供了上車機會。隨着市場迴歸理性,“按需選擇、聚焦品質”將成爲更明智的購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