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早稻生產穩步推進 豐收在望
水稻是廣西第一大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2600多萬畝,產量超1000萬噸,其中早稻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國第4位。據農情統計,今年廣西早稻播種面積達1230.15萬畝,同比增長3.53萬畝。
目前,廣西早稻收穫正陸續開展,有關部門升級了農機信息管理平臺,實現農機智能化指揮調度,調配了34202臺收割機、3804套烘乾設備,依託區域農事綜合服務中心,組織各地積極應對臺風、暴雨、高溫影響,加強搶收、烘乾服務保障,確保顆粒歸倉。作爲全國早稻主產區之一,廣西早稻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均位居全國第四位。且廣西全區早稻收穫超七成,有望實現豐收。
爲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廣西多措並舉保障早稻生產。面對冬春連旱,全區投入抗旱資金3億元,組織330萬人次開展抗旱工作,通過打井抽水、人工增雨等措施保障春耕用水。同時,升級農機信息管理平臺,調配3.4萬餘臺收割機和3800餘套烘乾設備,有效應對臺風、暴雨等不利天氣影響。
在技術推廣方面,廣西深入開展單產提升行動,組織5.86萬人次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推廣增密增穗、統防統治等關鍵技術。全區建成905個示範片,輻射帶動235萬畝早稻生產。從測產情況看,示範片平均單產普遍超過500公斤/畝,部分高產田塊達655公斤/畝。
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全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872萬畝,佔耕地面積的57.9%。近兩年投入14.9億元用於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338萬畝,爲糧食穩產增產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廣西中稻種植面積205.65萬畝,晚稻種植意向面積1237.04萬畝,全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通過強化科技支撐和完善基礎設施,廣西正穩步推進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中國日報社廣西記者站 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