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馮興亞:現在不是埃安上市最佳時機,未來員工持股有多樣退出渠道
廣汽集團(601238)公開回應了廣汽埃安員工持股等問題。
6月20日,澎湃新聞從廣汽集團方面獲悉,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表示,現在並不是廣汽埃安上市的最佳時機。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專心將廣汽埃安估值做大,尋找合適時機再進行資本運作,形式可能包括繼續推動上市,或者集團收購等多種方式。
此外,馮興亞還針對廣汽埃安員工持股、番禺行動改革一體化運營、華望汽車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迴應。
迴應員工持股風波:目前員工支付利息和本金沒問題
此前披露的公告顯示,2021年,廣汽埃安啓動混改,先後完成了資產重組、員工持股、掛牌披露等工作;2022年3月17日,廣汽集團公告稱,廣汽埃安採取非公開協議增資的方式,實施679名員工股權激勵及廣汽研究院115名科技人員持有廣汽埃安股權,共同出資近18億元參與持股,佔股4.55%。
日前有傳言稱,當時公司認爲上市希望較大,不少員工貸款認購股票,以期上市後股票增值獲利。但近期由於股權估值縮水,不少員工面臨較大虧損壓力,甚至出現拒付利息等情況。
馮興亞對此表示,“按照協議,當時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所有人,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都有5年鎖定期,到2027年屆滿。在鎖定期內,如果員工離職就必須退股,並按照上一年的埃安淨資產值計算退還本金。”
他還提到,未來員工退出的渠道也可能會很多樣,除了上市或者集團收購,他們也可以股東方式獲得企業分紅,“最近我們跟廣汽埃安和廣汽研究院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進行過深入交流,目前員工支付利息和本金是沒有問題的,如實在有困難,公司也會盡力給予幫助。”
16日,廣汽埃安曾發佈《關於近日網絡惡意謠言的聲明》,稱網傳員工持股相關消息毫無事實依據,純屬惡意謠言。
馮興亞強調,廣汽集團是中國汽車行業財務結構最好的企業之一,2024年的資產負債率只有47.6%。這麼多年來一直保持穩健發展,即便是廣汽埃安,尋求資本運作也是爲了釋放組織活力,而不是、也不需要依賴資本市場來解決發展的資金問題。可以肯定地說,無論是廣汽集團,還是廣汽埃安,都跟“車圈恆大”“暴雷”毫無關係。
從銷量來看,埃安確實面臨着不小的經營壓力。
產銷快報顯示,今年5月份廣汽埃安銷量僅有1.83萬輛,同比下滑39.91%,今年1-5月累計銷量爲8.88萬輛,同比下滑了11.77%。而在2023年,廣汽埃安的月銷量水平一度達到5萬輛左右。2023年全年,埃安銷量達到近50萬輛。
埃安將發佈B端專用品類,華望首款車型明年面世
2024年下半年開始,廣汽集團內部開始改革,將自主品牌的戰略管控轉變成經營管控,並從2024年11月開始啓動三年“番禺行動”。馮興亞說,到目前爲止,主要做了四件事:打造經營型總部、實施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導入IPD再造產品開發流程體系和推進幹部人事改革。
針對自主品牌,馮興亞介紹說,“賽馬機制肯定會落實,但戰略重點必然傾斜資源,不會平均分配。在新能源汽車轉型階段,向新能源方向投入巨資,這是戰略需求,並非厚此薄彼,廣汽旗下企業對此早已達成共識。同時企業轉型需把握節奏,若轉型過快,可能油車、電車優勢均未形成,無法進入消費者選擇名單,這纔是可悲的。”
他透露,接下來,埃安計劃將出租車(B端)單獨打造一個新的品類,埃安專注C端,昊鉑則定位在新能源車的高端品牌。
此外,馮興亞還介紹了和華爲共建的華望公司的最新進展。
他表示,近日華望汽車啓動了面向社會、高校的招聘,涵蓋研發、產品、銷售與服務、營銷、財經等多個領域。華望汽車作爲廣汽集團與華爲戰略合作的重要載體,將充分整合雙方在智能化技術、產品開發及產業鏈資源等各方面的優勢,打造面向30萬元級高端市場的創新產品。目前,公司正穩步推進團隊建設與產品研發工作,首款車型預計將於2026年面世。
此前披露的公告顯示,今年3月18日,由廣汽集團投資15億元設立的華望汽車技術正式成立。
財報顯示,2024年,廣汽集團營業收入爲1068億元,同比下降17.1%;歸母淨利潤爲8.24億元,同比下降81.4%。2025年第一季度,廣汽集團實現營收196.5億元,同比下降7.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7.32億元,同比下降159.95%,去年同期淨利潤爲12.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