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仇男事件層出不窮 範雲推性平教育2.0

民進黨立委範雲(中)上午在立法院舉行「消滅厭女彌平仇男,真正紀念婦女節」記者會。記者林銘翰/攝影

三八婦女節即將到來,民進黨立委範雲今天說,許多接受過性平教育的世代,至今仍會出現厭女仇男情結,必須從與臺灣男性經驗對話、性平納入師培必修及全齡性平教育等三面向着手,因爲唯有消滅厭女言論、彌平仇男的原因,才能夠真正紀念婦女節。

範雲上午在立法院舉行「消滅厭女彌平仇男,真正紀念婦女節」記者會,提出性平教育2.0三大解方,包括性平課程必須與男性成長經驗對話;性別平等知能成爲擔任校長及教師的必要條件;發展多元全齡的性平教育。

範雲指出,從臺大經濟系學生會正副會長選舉,再到明星男校揪團買麥當勞、饒舌歌手嗆聲女網友事件,在在顯示數位時代下的厭女情節,就是臺灣性平教育正在面對的挑戰,由於缺乏男性成長經驗對話,再加上教師爲獲得性平知能,導致教育現場難以解惑疑問,加深學生對性別平等的排斥,最後成長爲所謂「厭女」的男性。

建國中學學生曾敬堯說,當有學生公開發表厭女言論,與其關注特定發言者或學校,應該思考性平教育的缺失,社會普遍期待男性成爲充滿自信、陽剛、勇於迎戰的人,從身爲建中學生的角度來看,如果成長過程較早遭遇挫折,往往會在「明星高中」的氛圍下自我膨脹,再加上以自由爲傲的校風,促使學生覺得「開玩笑」不受拘束。

嘉義女中學生楊沐晴則說,改善性別仇視必須從教育着手,目前的性平教育仍停留在解構生理差異,無法迴應當代更復雜的性別課題,而師資培育更應該納入當代重要的性平議題,未來纔有可能達成新課綱的「融合式教學」,期許性平價值能夠真正落實在教育體系。

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翁麗淑表示,性平教材長期存在不必思考辯證、只需要標準答案的內容,許多學生將尊重倒背如流,仍是霸凌與性騷擾的行爲人,父權系統總是充斥不許失敗的陽剛男性想像,進而使男性毫無顧忌口出穢言、排斥友善溫柔,女性也可能被養成或默許成爲受害者。

饒舌歌手楊舒雅指出,大學教育端幾乎沒有性平教育可言,學生往往只能各憑本事,同時教師端也很需要性平教育,厭女言論在音樂界屢見不鮮,對於當今撕裂的對話現況,儘管她個人感到不樂觀,但是也呼籲大家持續發生,總有一天才有理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