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前夕提倡性平教育2.0 綠委籲消滅厭女仇男情結
民進黨立委範雲今(6)日表示,唯有消滅厭女言論、彌平仇男的原因,才能夠真正紀念婦女節。(範雲辦公室提供)
民進黨立委範雲今(6)日舉辦三八婦女節記者會,探討爲何性平教育法施行21年至今,接受過性平教育的世代,卻仍會出現厭女仇男情結;範雲認爲,解方必須從與臺灣男性經驗對話、性平納入師培必修以及全齡性平教育等三面向着手,唯有消滅厭女言論、彌平仇男的原因,才能夠真正紀念婦女節。
範雲表示,從臺大經濟系正副會長選舉政見「A罩杯以下女生國防必修2學分,ㄐㄐ10公分以下要上家政課」的歧視言論,到明星男校揪團買麥當勞高喊「沒有女權世界真好」,甚至饒舌歌手公開以「再吵內射」回嗆女網友留言的性騷擾行爲,在在顯示數位時代下的厭女情節,是臺灣性平教育正在面對的挑戰。
她說,在網路發展推波助瀾下,有學者提出「網路厭女症」的研究,指出女性在網路論壇上面臨的仇恨與暴力,嚴重影響女性平等參與公共領域的權利,進一步影響女性在網路上的表意自由。
範雲強調,臺灣正面臨相同的困境與挑戰,現行性平教育缺乏與男性成長經驗對話,此外教師也未獲得充足能深入對話與教學的性平知能,使教育現場難以解惑男學生的疑問,加深男學生對性別平等的排斥,最後成長爲「厭女」的男性。
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翁麗淑表示,數位時代的性別議題,除了快速變化、詭譎難辨之外,在價值上也愈加呈現M型的對立,網路上厭女行爲更加猖獗,甚至以此號召同好者,在不同的議題上口出惡言與暴力威脅,而仇男甚至恐男也因應而生,21年前性平教育法立法時所期待的平等友善社會,似乎越來越遙遠。
翁麗淑指出,性平教材中長期存在不必思考辯證只需要標準答案的內容,性平教材應該將男性經驗納入考量,父權系統中充斥着不許失敗、不許軟弱的陽剛男性想像,在這文化底下成長讓男性毫無顧忌的口出穢言、排斥友善溫柔,教材應該更貼近學生生命主體的性別教育,勢必是更多思辨、更深刻的對話,也是能更深刻的彼此影響。
這次記者會提出性平教育2.0三大解方,包括「性平課程必須能與臺灣男性成長經驗對話」、「具有性別平等知能必須成爲擔任校長及教師的必要條件」、「要發展多元全齡的性平教育」;範雲強調,唯有如此直面性平運動遇到的反挫,推動改變,才能讓不分性別的人,都能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好好生活,我們也才能真正實踐婦女節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