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千萬級獎勵發展AI及機器人產業 12項新政開綠色通道
▲央視春晚「機器人跳扭秧歌」。(圖/翻攝CCTV)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廣東昨(10)日發佈《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從核心技術、培育優質企業、應用場景、產業集聚、重點項目、數據要素、開源創新生態、引育人才、投融資、標準體系、交流平臺、監管機制等12個方面,要用三年時間,分項注資千萬(人民幣,下同)以上,打造全球AI與機器人產業創新基地。
《澎湃新聞》報導,此前,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產業版圖,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
▲大陸各地搶AI發展熱。(示意圖/路透)
《措施》提到,在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開展聯合攻關,圍繞產業鏈上下游組建產業創新聯盟。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符合省級配套條件的重點項目,按規定給予配套獎勵,單個項目省級配套金額超1億元(含)的,按「一事一議」方式研究給予支持。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省財政按規定分別給予最高5000萬元、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在培育優質企業方面,構建以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爲骨幹的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對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獎勵總額度最高300萬元,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總額度最高200萬元。
至於在應用場景方面,建立省級跨部門協調機制,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和「機器人+」行動,深入挖掘開放應用場景。
在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方面,要依託重點產業集羣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試點,每年擇優支持不超過10個標杆案例,每個給予最高800萬元獎勵。
在重點項目建設及豐富數據要素供給方面,省市聯動保障固定資產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的先進製造業項目和構建高質量人工智能數據集和語料庫,支持發展數據交易市場,推動廣州、深圳數據交易所打造國家級數據交易場所。
完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開源創新生態方面,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通過技術協作,聯合共建面向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開源社區、開源生態中心和相關公共服務平臺。每年擇優支持不超過5個符合條件的開源社區和開源生態中心,按不超過其上一年度審定運營費用的30%,給予最高800萬元資助。
在引育高水平領軍人才方面,支持引進培育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複雜工程技術問題的創新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高校開展高水平學科建設,同時鼓勵相關地市出臺人才專項政策。
在加強產業投融資方面,在省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集羣中設立產業基金,着力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創新基金管理機制。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加大對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的政策支持力度。
在推進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對於企業、科研院所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分別給予每項最高50萬元、30萬元、15萬元的資助;對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全國、廣東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分別給予每項最高100萬元、30萬元、10萬元的資助。
在打造高端交流平臺方面,舉辦專業創新創業大賽,設立有關專項賽,支持地市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動。
此外,還要將建立包容審慎監管機制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發展聯合實驗室。支持安全性相關的檢測認證平臺建設,加快推動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