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荔枝突圍記

來源:農民日報

盛夏的廣東,蟬鳴荔熟。7月初,走進東莞市樟木頭鎮壹浩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荔枝種植園,一顆顆飽滿圓潤的“觀音綠”荔枝掛滿枝頭,色如紅霞輕踩碧波,甚是喜人。

“‘觀音綠’屬於荔枝晚熟品種,從6月中旬開始陸續上市,銷售期可以持續到7月中下旬。”壹浩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敏康介紹,“我們利用廣東嶺南荔枝優勢特色產業集羣項目補貼資金進行了450畝荔枝樹‘高接換種’,現在1100多畝的荔枝園內,‘觀音綠’品種大約佔到80%。”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嶺南荔枝的盛名早已成爲千古佳話。荔枝是廣東最重要、最具特色的農產品之一,全省荔枝種植面積穩定在420萬畝以上,“大年”產量約160萬噸,在全省農業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茂名柏橋村考察調研時指出,這裡是荔枝之鄉,荔枝種植有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市場空間廣闊,要進一步提高種植、保鮮、加工等技術,把荔枝特色產業和特色文化旅遊發展得更好。進一步爲廣東荔枝指明瞭發展方向。

近年來,廣東通過實施《廣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依託部省政策扶持,打造一批荔枝高標準“五化”果園,從“品種優質化、防控綠色化、水肥智能化、生產機械化、管理數字化”5個方面,不斷提升荔枝優質化、標準化、規模化水平;補齊保鮮加工短板,荔枝銷得更遠;荔枝營銷體系持續拓展,農文旅融合如火如荼。廣東嶺南荔枝產業集羣入選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建設名單,圍繞種植、加工、倉儲、銷售等環節補鏈延鏈強鏈。

眼下,紅火了近3個月的廣東荔枝已進入銷售收官階段,雖是豐產“大年”,但廣東仍然有荔枝豐產又豐收的堅實底氣,荔枝產業從規模優勢向價值優勢升級,彰顯出廣東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創新實踐。

發力種植端引導推動品種更新換代

在今年6月舉辦的“6·6給‘荔’節——廣東荔枝全球品鮮嘉年華”上,個大又鮮甜的“仙桃荔”一經亮相就“吸睛”無數。這是2023年華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研究選育出來的成果之一,今年在廣州從化、陽江陽西等地全面上市銷售。

夏日的廣州市從化區荔枝文化博覽園(以下簡稱“荔博園”),荔枝林被染成一片緋紅,顆顆飽滿的荔枝壓彎枝頭,而在衆多荔枝品種中,個頭大、形如仙桃的“仙桃荔”尤爲引人注目。“‘仙桃荔’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荔枝品種之一,單果均重達50克,最大的能夠達到110克,目前已銷往一線城市和各大省會城市。”荔博園負責人李樹峰拿出一顆如雞蛋大小的“仙桃荔”置於掌心介紹着。

荔博園由廣州市從化華隆果菜保鮮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近年來,荔博園強化科技創新,園內的荔枝科創中心實驗室建設項目爲2021年荔枝產業集羣項目,實驗室利用中央財政補貼購置荔枝生理分析和品質評價實驗儀器設備,爲研發提供數據支撐。

最近,東莞市厚街桂冠荔枝專業合作社社長黃志強心情不錯。今年他種植了60畝“冰荔”,產量超兩萬斤,眼下都已銷售完畢。“很多老客戶早早就發消息來詢問‘冰荔’上市時間、售價等相關情況。”黃志強說。今年是“大年”,荔枝豐產,但“冰荔”依然價格堅挺。

近年來,黃志強一直堅持與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等科研單位保持緊密聯繫,開展荔枝新品種的培育和研發。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馬錁介紹,中心培育了衆多荔枝新品種,包含“冰荔”“觀音綠”“嶺豐糯”“唐夏紅”等,成功入選“廣東省十大主推荔枝新品種”,幫助東莞一大批荔農實現豐產又豐收。

在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建設的廣東優質中晚熟荔枝示範基地,馬錁指着一棵荔枝樹說:“我們在廣東嶺南荔枝產業集羣的資金支持下,進行了30畝荔枝樹的‘高接換種’工作,嫁接上自主選育的優質中晚熟荔枝品種。你看,這棵樹是我們最早進行換種的,今年已經順利結果並採摘。”目前,基地共種植了20餘個荔枝品種,面向農戶不定期舉辦培訓活動,進一步推廣荔枝新品種。

通過換種優質的荔枝,進一步提升荔枝的市場價值,王敏康也深諳其道。“‘觀音綠’市場價格仍然穩定,很受大城市消費者歡迎,不愁賣。”王敏康笑着說。

荔枝要實現優質高產,品種固然重要,但科技力量的支撐也不可或缺。“今年我們在種植期通過無人機與機器人巡檢,使用激光雷達精準識別樹冠長勢,提高養護水平。”荔博園生產總監韋幫穩表示,爲進一步提升採摘效率,該公司結合採收需求研發數據模型,單個機器人在數據模型指引下,每分鐘可採摘荔枝60顆,每日可採摘荔枝近千斤。

“2021年至2023年,在產業集羣項目支持下,除了‘高接換種’外,還進行了智慧果園改造、水肥一體化系統安裝、農資與機械設備採購等。”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智慧農業負責人表示。在智慧果園管理系統大屏上,基地內的溫度、溼度、風速等數據一覽無餘,還可對荔枝樹生長情況進行監測。

在智能水肥灌溉系統中控室中,水肥一體化系統可根據荔枝樹不同季節需水、需肥規律和土壤水分監測信息,精準供應水分及養分。工作人員只需操作控制系統,有機肥便會順着管道輸送給每一棵荔枝樹。

打贏“保鮮戰”精深加工再上新臺階

在華隆果菜保鮮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館內,擺放着一盆用清水浸泡着的荔枝。“這是用清水解凍後的凍眠荔枝,雖然已經儲存了一整年,但鮮果還原度可達80%以上。”華隆果菜保鮮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陽建忠解釋。剝開後,果肉晶瑩剔透,一口吃下,肉質鮮嫩。

荔枝不耐貯藏,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然而隨着科技的持續突破,速凍鎖鮮、凍眠保鮮等技術讓荔枝等季節性水果保留原始風味,打破季節限制,實現全年可售,跨越山海,從嶺南果園走向全球市場。特別是在豐收年,可進一步緩解荔枝季節性集中上市的壓力。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長期致力於荔枝超低溫凍眠鎖鮮技術的研究。該所副研究員程麗娜介紹,凍眠一年的荔枝解凍後外觀與鮮果沒有顯著差異,糖類、多酚和有機酸等營養成分保持在80%以上。

“2021年,我們申請建設了10170立方米的荔枝加工冷庫,2022年,依託產業集羣項目,建設了荔枝智能標準化分選線、速凍加工設備等。同時,我們公司也配套投入了5900萬元。”歐陽建忠介紹,“因爲有了這些新技術,我們不斷擴大銷售市場。今年出口荔枝超4000噸,還新開拓了中東、中亞及俄羅斯市場。我對今年的荔枝銷售充滿信心!”廣東荔枝出口遠銷美國、印度尼西亞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位於集羣聯動區的廉江聯興荔枝專業合作社今年荔枝出口總量1400噸左右,同比增加50%,出口到歐盟、美國、加拿大和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仙進奉”“嶺豐糯”等優質品種得到客戶好評。茂名市的廣東銘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出口荔枝3200噸,金額約2500萬元,比去年增長80%,荔枝出口至15個國家,且新增了卡塔爾、白俄羅斯等出口國。

同樣位於從化區的廣州浩恩奉仕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荔枝加工如火如荼。“我們利用產業集羣項目建設了4條生產線,包括多功能荔枝果汁深精加工生產線、荔枝爆爆珠精深加工生產線等,可用來製作荔枝果汁、荔枝醬等,其中荔枝爆爆珠是我們推出的新品,可用作茶飲的配料。除了在國內市場銷售外,還遠銷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公司負責人朱萍對記者說。

荔枝不僅要“產得出”“保得住”,更要“賣得好”,發展荔枝精深加工,以新質生產力挖掘荔枝價值,開發更多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已成爲必要之舉。推開位於惠州市博羅縣的廣東荔枝莊園酒業有限公司荔枝酒加工廠的大門,濃郁果香裹挾着微醺酒氣撲面而來。發酵車間內,不鏽鋼發酵罐整齊排列,新鮮荔枝正在這裡悄然釀成瓊漿。

“我們有果酒、果汁、飲用水等多條生產線,又利用產業集羣項目建設了滅菌機、果汁儲罐、果酒發酵罐、吹瓶機等設備。荔枝酒也出口至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廣東荔枝莊園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中波介紹。

“我們和美妝公司合作開發了荔枝面膜、荔枝護膚品。”歐陽建忠舉起一套護膚品禮盒介紹,“我們提供原料並負責銷售,美妝公司進行研發生產。像這款禮盒的保溼水裡含有荔枝果皮提取物,可以讓果皮也物盡其用,提高了荔枝的整果利用率。”

打好營銷牌文旅融合更給“荔”

在“6·6給‘荔’節——廣東荔枝全球品鮮嘉年華”上,來自廣東主產區的各大荔枝品種同臺競豔,來自多地的帶貨主播現場帶貨;乘着《長安的荔枝》的熱度,廣東省高州市在陝西省西安市大唐不夜城舉辦旅遊推介活動,1000斤荔枝24小時內從高州直送西安……荔枝迎來豐收季,各類營銷推介活動也層出不窮。

記者瞭解到,今年廣東省專門成立荔枝生產銷售工作組,出臺全省荔枝促銷行動方案。“廣東省將不斷推廣深化荔枝營銷‘12221’體系和短視頻矩陣運營模式,賦能荔枝銷售端。”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廣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廣東省委宣傳部聯合印發《“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旨在發揮媒體在垂直領域的信息傳播、資源整合、品牌塑造等功能,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其中提出着力荔枝等優勢產業,發揮媒體優勢,整合資源推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農人IP等系統品牌建設。

“爲加快打通線上銷售渠道,公司組建了電商銷售團隊,建設線上平臺,創建電子商務運營中心,提升自有品牌‘觀荔’的品牌知名度。”王敏康表示。

如今,廣東各荔枝產區大力發展荔枝農旅融合,積極開發旅遊觀光、採摘體驗、荔枝文化等資源,拓展了“荔枝+旅遊”等新業態。

臨近傍晚,在荔博園內的餐廳燈火通明,人頭攢動,店門口更是排起等位長隊。“這裡的招牌菜是荔枝木烤雞,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整個園區無需門票,遊客可以自由參觀。在荔枝培育區遊客還可以親手採摘各品種的荔枝。”李樹峰介紹。

如今,廣東嶺南荔枝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建設成效顯現,現已形成集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現代流通、品牌營銷、科技創新和綜合服務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

從古時的“一騎紅塵妃子笑”,到如今通過現代產業鏈“飛入尋常百姓家”,折射出了廣東荔枝產業的向新之變。在這裡,一顆顆荔枝終將成爲照亮鄉村全面振興之路的“產業明珠”,千年佳果,今朝更甜。(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鍾欣 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