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育數字化放大招!AI+教育、灣區聯動……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伍素文 廣州報道

廣東教育數字化放大招!4月10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廣東電視門戶上線,AI+教育、灣區聯動等新玩法正式官宣!廣東教育數字化邁出關鍵一步,爲教育向個性化、智能化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加速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

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廣東電視門戶上線儀式暨廣東省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新聞發佈會上,廣東提出將以“五項舉措”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分別是加強教育新基建支撐力、提高平臺智能化服務力、提升教師數字勝任力、強化優質內容供給力、激發灣區合作創新力。

一是加強教育新基建支撐力。廣東將統籌存量與增量基礎設施,強化原有設備的迭代升級與數字化改造,推動教育裝備數字化、情境化、課程化、個性化發展,夯實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的基礎條件。同時,廣東還將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進一步補全補好鄉村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實現鄉村學校專遞課堂校校通、智慧平臺班班連、數字應用人人用。

二是提高平臺智能化服務力。廣東將加快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域全員全流程深度應用,建立“五級貫通”服務體系。同時,發揮廣東科技企業密集優勢,積極推進前沿技術賦能教育場景,探索AI+教學、教研、管理的新模式,讓教育教學從大規模、標準化轉向個性化、智能化,讓每一名學生擁有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案,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三是提升教師數字勝任力。廣東將大力推進“新強師”工程,引導教師更好地擁抱和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培養一批勝任數字化轉型的“種子型”骨幹教師。同時,搭乘“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的東風,着力吸引一批對大單元、跨學科、數字化教學有見地的師範生來粵工作。

四是強化優質內容供給力。廣東將強化內容建設和育人導向,完善“建”與“用”的良性互動機制,推動媒體、文博機構等參與教育教學課程建設,充分調動師生、學校等創作優質內容的積極性,有力支撐師生自主學習、教師改進教學、家校協同育人,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中掌握科學知識、領略文化魅力、塑造健全人格。

五是激發灣區合作創新力。廣東將對接港澳開展優質課程共享、高端人才培養、教學名師交流、協同教學科研,培育一批教育數字化合作區域、姊妹學校和互助項目,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在交流中繁榮、在合作中創新,共同打造教育數字化轉型“灣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