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8萬億服務業如何進化?廣東人大建議探索實施“沙盒監管”

南方財經記者鄭瑋 實習生葉方旋 廣州報道

8月22日下午,廣東省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第四場專題會議(現代服務業專場)舉行。

廣東省人大環境資源委主任委員任小鐵對此前廣東省人大開展廣東發展現代服務業專題調研的相關成果作專題彙報。

調研結果顯示,2024年廣東全省服務業增加值達到8.14萬億元,佔全國10.6%,連續40年居全國第一,對GDP貢獻率達到47.9%,已成爲經濟增長“主引擎”。其中,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佔據主導地位,同期廣東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到6.9萬億元,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

同時,任小鐵也表示,當前廣東現代服務業發展仍存在高質量供給不足、行業人才短缺、開放深度廣度還不夠等問題。

具體來看,目前廣東生產性服務業對製造業供給的質量和能級不高,部分工業軟件、基礎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仍面臨“卡脖子”問題,數字產業“硬製造”強,“軟服務”相對弱,企業數字化轉型深度還不夠。高端生活性服務業能力和品質也有待提升,其中高端護理、智慧養老等專業化服務供給不足,養老護理服務人員缺口仍然較大。

對此,廣東省人大調研組提出系列建議。

聚焦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廣東省人大建議,應加快基礎軟件、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軟件、管理軟件等高端軟件產業國產化替代,同時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構建全週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完善對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創投機構支持政策。

同時,廣東省人大建議,可鼓勵和支持製造業大企業分離外包非核心業務或單獨設立生產性服務企業,培大育強生產性服務業市場主體,並探索打造支撐深度融合的載體,構建“生產性互聯網平臺+產業集羣”模式。

圍繞生活性服務業的高品質升級,廣東省人大建議,支持廣州等地爭創國家級高水平銀髮經濟產業園,有序推動適老化改造,統籌用好現有專項資金支持銀髮經濟重點項目,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銀髮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市場關注的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問題,廣東省人大也提出,可探索放寬港澳服務業准入準營限制,推進港澳專業人士跨境便利執業。同時,試點允許外商獨資設立互聯網醫院,探索數據跨境流動“白名單”制度。

此外,爲進一步營造支持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廣東省人大建議,可對服務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探索實施“沙盒監管”,建立健全容錯免責機制,營造放寬准入、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