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懲車檢造假!最高法發佈涉機動車環境監管典型案例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昊

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3件人民法院依法審理涉機動車環境監管典型案例,旨在展現人民法院守護大氣環境、助力藍天保衛戰的堅定決心,引導公衆增強環保意識,促使機動車檢測行業合法依規經營,助推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據介紹,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是把控機動車尾氣達標排放的重要關口,其出具的檢驗報告是判斷機動車排放是否符合環保標準的直接依據。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作爲機動車達標排放的“守門人”,對於推動移動污染源減排、實現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發揮着重要作用。

機動車檢驗機構若弄虛作假、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則從環境的保護者變爲環境污染的放任者。人民法院堅持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依法予以嚴厲打擊,以維護機動車排放檢驗活動的公正性和嚴肅性。

本次發佈的典型案例包括一起刑事案件——湖南省新化縣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陳某某等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該案中,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及相關行爲人提供虛假機動車排放檢驗報告,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

被告人陳某某系湖南省新化縣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檢測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被告人陳某、黃某某系該公司管理人員。2022年12月起,爲提升公司效益,陳某某聯繫購買OBD(車載自動診斷系統)模擬器,並安排陳某購買尾氣排放作弊軟件安裝在環檢電腦上。通過使用OBD模擬器代替真實的車輛診斷儀進行檢測,以及通過尾氣排放作弊軟件減少尾氣收集比例等手段,某檢測公司使400餘輛本應無法通過尾氣排放檢測的車輛通過檢測,並出具了檢測合格的證明文件。

經查,某檢測公司在兩年內曾因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受過兩次以上行政處罰。經鑑定,按照大氣污染虛擬治理成本評估方法對生態環境損害量化計算,某檢測公司此次應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16萬餘元。某檢測公司已在審理期間全額繳納上述賠償金。

湖南省新化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爲,被告單位某檢測公司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被告人陳某某作爲該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被告人陳某、黃某某作爲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亦構成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被告人黃某某繫累犯,依法應當從重處罰。綜合考量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及悔罪表現等因素,對被告單位某檢測公司判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對被告人陳某某、陳某、黃某某分別判處一年六個月至八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對被告人陳某某、陳某適用緩刑。宣判後,被告單位、各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訴,該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追究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及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有力打擊機動車檢驗行業違法犯罪亂象,淨化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秩序,充分彰顯人民法院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堅定決心。

本次發佈的另外兩起典型案例,分別爲一起行政案件和一起民事案件。典型案例湖北省襄陽市生態環境局申請強制執行行政處罰決定案中,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某檢測公司違規出具虛假機動車排放檢驗報告的行爲,作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的處罰。某檢測公司未如期繳納罰款和違法所得,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遂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人民法院裁定準予強制執行,依法支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檢驗機構出具虛假排放檢驗報告違法行爲的行政處罰,維護了生態環境執法活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有利於推動形成多方協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典型案例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檢察院訴龍遊某汽車租賃服務部、李某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中,李某拆除租賃車輛的三元催化器並更換劣質產品出售牟利,某汽車租賃部明知上述車輛排氣裝置不合格仍放任其上路行駛,二者行爲均對大氣環境造成損害。人民法院在依法追究李某刑事責任的基礎上,又在民事公益訴訟中以調解方式引導某汽車租賃部和李某主動承擔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費用,確保受損生態環境得到全面及時修復,充分體現了“環境有價、損害擔責”原則,彰顯了司法對生態環境的全方位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