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之春新浪潮/印尼菲國正視民怨 穩政權關鍵
印尼雅加達學生示威者9月9日在國會大樓外集會高喊口號,抗議貪腐、法律政治化及國會議員的特權。(美聯社)
繼孟加拉去年爆發大學生抗議政府公務員配額錄用後,印尼、尼泊爾、菲律賓近來也相繼傳出全國抗議事件。有別於孟加拉總理哈希納、尼泊爾總理奧利強力鎮壓示威卻黯然下臺,印尼總統普拉伯沃緊急取消國會特權並開除財長,菲律賓總統馬可仕也針對防洪工程弊案成立獨立調查小組並強調與人民站在一起,穩住局面。
相較孟加拉、尼泊爾政府對抗議羣衆態度強硬,印尼政府則快速回應民衆怒火,軍隊中立則是菲國穩定關鍵。
人民動員速度快 衝擊政局
這4個國家抗議原因各不同;孟加拉起因於高等法院恢復公務員配額錄用制度,將3分之1公職職缺保留給在1971年孟加拉解放戰爭退役士兵的後裔,印尼則因國會議員遭披露自我批准每月3000美元的豪宅津貼,尼泊爾肇因於政府封鎖多個社羣媒體平臺,而菲律賓民怨是由防洪工程貪污弊案引爆。
尼泊爾南亞研究與發展研究所合作研究者達許說,其他國家沒有步上孟加拉與尼泊爾政府遭推翻的後塵,答案在於國家政治機構的力量。當民衆動員的速度超過政治制度化的速度時,不穩定隨之而生。一旦公民取得參與政治的能力與意願,政治機構卻過於薄弱而無法引導其訴求,將導致混亂。
孟加拉與尼泊爾雖有選舉卻無法獲得信任,法院與議會正常運作卻缺少獨立性。
達許說,自2006年毛派內戰結束以來,尼泊爾民主實驗一直難以帶來穩定與繁榮,2008年到2022年間,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僅4%,遠低於南亞地區的6%。
由於基礎設施薄弱、依賴外匯(佔GDP近30%)及工業基礎停滯等結構性弱點,讓尼泊爾缺乏發展機會,人口外移明顯,約有超過400萬人在國外工作,佔總人口13%,曾支持毛派叛亂的農村地區失業率更徘徊在30%以上。
政治不穩定更加劇尼泊爾的經濟困境。2008年廢除君主制以來,沒有一個民選政府能安然度過完整任期。聯合政府的垮臺、內閣改組與內鬥,民衆幾乎失去對政黨與國會的信心,這次抗議貪腐與封鎖社羣平臺,最終演變爲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暴動,凸顯經濟低迷、制度崩潰及民衆期待不斷上升,讓危機一觸即發。
混亂政府體制弱 鎮壓不成
孟加拉也經歷類似軌跡。儘管最高法院最終將30%公職保留名額削減至5%,另有2%保留給少數族羣,但Z世代的反貪與反鎮壓訴求,卻因法院與選舉機制缺乏合法性而無法在體制內調解,哈希納的鎮壓反讓抗議更激進,使其被迫下臺。兩國領導人的下臺都源於體制太弱,無法吸收抗議的能量。
相較孟加拉、尼泊爾政府對抗議羣衆態度強硬,印尼政府則快速回應民衆怒火。普拉伯沃先宣佈削減議員福利與暫停公務出訪,並解職財長。
1名政治分析家向半島電視臺說,抗議主要針對菁英與建制派,普拉伯沃若追究貪腐與對抗議者過度用武的責任,就能與公衆建立良好關係。
菲國首都也因抗議而傳出政變,軍隊進入紅色警戒,和軍方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也向媒體表示,部分個人、前將領與團體正嘗試說服現役軍官撤回對總統馬可仕的支持。
但菲國防長鐵歐多洛與參謀總長布勞納卻聯合聲明呼籲「維護國家團結與憲法」,兩人警告,國家安全面臨威脅的關鍵時刻,「出於政治動機意圖分散武裝部隊對其使命的注意力,不只枉然也不負責任」,還說國防部與武裝部隊全力維護1987年憲法,軍隊作爲專業且無黨派的機構將恪遵憲法。軍隊中立成爲菲國穩定的關鍵。
能即時迴應民怨 纔是關鍵
與尼泊爾的抗議不同,菲律賓街頭示威的規模較小且相對和平,民衆憤怒主要透過網路發泄,加上馬可仕說「如果我不是總統,可能會和他們一起走上街頭」,參衆兩院也透過電視轉播對未達標或虛報的防洪項目進行調查,抗議力道較小、政府機構及時引導民衆憤怒,以及民衆參與政治途徑多元,成爲維繫政權的關鍵。
從經濟學人資訊社「2024年民主指數」來看,菲國與印尼在政府選舉自由與公平、政黨多元化的程度分別得到8.75分與7.92分,而尼泊爾與孟加拉僅有4.83與6.08分。在民衆參與政治程度指數上,菲國與印尼分別爲8.33與7.22,尼泊爾與孟加拉均只有5分。
這反映出菲律賓與印尼民衆較其他兩國更容易參與政治,而馬可仕與普拉伯沃的即時迴應訴求,也讓抗議不至於延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