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雨城區:從傳統到智能 道地藥材加工項目乘“數”而上
三伏天,熱浪奔涌,雅安市雨城區各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建設者們揮灑熱情與汗水,向“全年穩”的目標全速衝刺。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雨城區多營鎮葫蘆村的川西道地藥材數字化產地加工項目現場看到,吊臂在空中不停揮舞,工程車輛來回穿梭,焊接聲、金屬切割聲、安全哨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激昂的“夏日奮進曲”。
“這塊地還要平整得再仔細些,後續設備安裝可不能出岔子。”施工人員黃會江手持水平儀,緊盯着地面的刻度,這位有着多年建築經驗的管理者,從項目開工就紮根在這裡,絲毫不敢馬虎。“我們搞建設的,要對得起手裡的活。想到這個項目建成後能給雨城帶來這麼多好處,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黃會江笑着說。
“川西道地藥材數字化產地加工項目總投資1億元,2025年計劃完成投資 5900萬元,項目規劃用地47.25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中藥飲片生產車間、中藥飲片庫房等設施。”據業主方代表杜霄介紹,目前,廠房主體結構、屋面及牆面工程、場地道路硬化均已完工,正推進廠房室內地坪澆築、管網預埋及罐區基礎施工等工作。項目預計今年10月底全面竣工,11月可進入試生產階段。
項目建成後,將爲雨城區中醫藥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推動中醫藥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邁進。同時,項目全面投產後,預計可創造約100個就業崗位,其中50個崗位直接面向周邊羣衆開放。
這對家住附近八步鎮楓木村的村民李淑瓊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丈夫常年在外務工,她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聽說這個項目將提供就近務工的崗位,李淑瓊忍不住想去試試。“一直盼着能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在家門口上班,既能掙到錢又能兼顧家庭,那可真是太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以“智改數轉”爲戰略支點,通過部署尖端數字化生產集羣與全鏈路智能管理系統,構建起覆蓋藥材溯源、飲片加工、質量檢測到成品倉儲的全流程數字體系,實現生產要素的動態感知、智能調度與精準調控。預計項目達產後,將實現年加工道地藥材中藥飲片1萬噸,年產值5億元。
這一變革不僅帶來生產效率幾何級提升與產品質量的標準化躍遷,更打破了中醫藥傳承中“經驗依賴”的壁壘。通過實時採集分析千萬級生產數據,將中藥飲片加工技藝轉化爲可量化、可複製的數字模型,讓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實現深度融合,推動中藥飲片生產完成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智能型的歷史性跨越,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依託全生命週期的數據追溯系統,既滿足新時代藥品安全監管的嚴格要求,更構建起消費者對中醫藥的品質信任,爲產業標準化築基、規模化擴張、品牌化突圍提供了數字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引領中醫藥這一千年國粹在智能革命浪潮中煥發新生機。
中醫藥產業乘“數”而上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多營鎮葫蘆村的產業振興。該項目地處幾條高速與國道的交會處,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爲藥材收購後的加工環節提供了極大便利。建成後,不僅能快速接收從各地運來的藥材,縮短運輸時間以保證藥材新鮮度,還能高效調配加工所需的各類物資,讓整個加工流程更加順暢。
川西道地藥材數字化產地加工項目運輸環節有了保障,這對葫蘆村藥材種植戶王明清來說,如同吃下一顆“定心丸”。“以前種藥材最怕豐收了賣不出去,價格也不穩定。現在好了,項目建成後,有穩定的渠道收購我們的藥材,再也不用愁銷路了。”王明清感慨道。
看着自家地裡長勢喜人的黃柏、杜仲,王明清眼裡滿是憧憬。他已經和村裡的合作社商量好了,等項目投產後就擴大種植規模,“現在我們只需要安心搞好種植,日子肯定越過越紅火。”
來源:雅安日報 趙宇航 雅安市融媒體中心 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