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災害風險上升 多部門專家送上避險“全攻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劉心玥

當前正值汛期,我國北方多地出現強降水過程,洪澇、電氣火災等災害風險明顯上升。雨天出行應注意什麼?爲何汛期電氣火災風險不降反升?遭遇洪澇災害又該如何科學應對?記者走訪交警、消防等相關部門。

雨天行車穩住方向,謹防“水上飄”

雨天路面積水溼滑,輪胎與地面的摩擦係數及附着力顯著降低,車輛極易失控打滑。濟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提醒廣大車主,雨天行車應遵守“降速、控距、亮尾”原則,合理控制車速,避免急加速、急剎車和猛打方向。儘量減少變道超車,保持安全車距跟車行駛。同時,應及時開啓車輛前照燈、示廓燈和後位燈,提升車輛辨識度,同向近距離跟車時嚴禁使用遠光燈。

針對雨天易發的“水滑”和“側滑”風險,濟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交警特別提醒行駛時務必緊握方向盤,保持直線低速行駛。轉彎前需提前緩踩剎車,防止輪胎抱死引發危險。

同時建議,出行前做好車輛檢查至關重要。確保雨刮器性能良好,以保障雨天行車視線清晰;仔細檢查輪胎磨損狀況,磨損過度的輪胎更容易在胎面與水面間形成水膜,導致車輛打滑、甩尾及制動距離延長等安全隱患。

雨天出行也應提前規劃路線,應避開臨水、臨崖路段以及容易產生較深積水的橋樑涵隧等地勢低窪路段。

“如遇積水,應先停車觀察水深。”交警提醒道,“若水位接近保險槓或達到輪胎三分之二處,切勿強行通過。如確認水位在安全範圍內,應掛低速擋,保持勻速平穩通過。車速過快易激起水浪灌入發動機,導致車輛熄火‘趴窩’。”

此外,涉水後車主們可以連續輕點幾次剎車,通過摩擦生熱使剎車片上水分揮發,以免影響車輛剎車性能。

潮溼天電器易“走火”,小心電氣線路老化

與夏季火災總量下降趨勢不同,電氣火災發生率往往呈現季節性上升趨勢。濟南市消防救援支隊火災事故調查員周鈺程分析指出:“‘三伏天’高溫高溼環境導致生產生活用電負荷增大。同時,潮溼空氣易使老舊電氣線路絕緣性能下降,誘發短路、漏電等故障,埋下火災隱患。”

周鈺程以插座爲例進一步解釋:“在高溼度的環境條件下,潮溼的空氣滲入到插座的插接件之間,若存在接觸不良、積塵等情況,遇到水分便可能形成導電通道,使接觸電阻改變,造成短路從而引發火災。”

如何防患於未“燃”?周鈺程支了幾招:要定期檢查電氣線路,發現破損的電線,要及時維修更換。儘量避免同時使用多個大功率電器,防止線路超負荷運行。選購家用電器認準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同時注意保持室內環境乾燥,必要時使用除溼設備。

“需特別提醒,洪澇災害中被水浸泡過的電器,其內部絕緣結構已遭破壞,即使外表乾燥,內部潮氣未散,存在短路起火風險,應停止使用。”周鈺程指出。

洪水來襲前,勿貪戀財物及時撤離

進入防汛期,強降雨引發的洪澇、塌方及泥石流等災害風險顯著升高。如何有效應對、最大限度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特種災害救援處副處長曾亮提醒公衆需密切關注氣象預報和相關部門發佈的權威預警信息。

“地處低窪區域的社區、村莊、商場、地下車庫等場所,可以用門板、沙袋築起擋水壩。對於農村地區的土坯房、磚瓦房等易損建築,定期清除屋頂的雜草並保持排水溝渠暢通;對果園、大棚等農業設施進行結構加固,覆蓋防風膜以提升其抗災韌性;如遇周邊山體開裂、滑坡,迅速遠離危險區域,並同步向自然資源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報告險情。”曾亮介紹。

若洪水來襲進入室內,須第一時間切斷電源和燃氣閥門,嚴防觸電、燃氣泄漏爆炸等次生災害。水位持續上漲時,應迅速向屋頂、高層等安全區域轉移,待水勢穩定後再行撤離。如被困地下空間,務必保持冷靜,沿牆壁尋找疏散指示標誌或安全出口,迅速向高層轉移,並立即撥打119報警,清晰報告所在位置。

對於山洪易發區的居民,曾亮叮囑:“提前摸清疏散逃生路線,村裡大喇叭、微信羣的通知盯緊了。一旦看到河堤水漫紅槓警戒線,或者村裡組織撤離,及時按照指定路線撤離至學校、文體中心等政府備案的應急避難場所,切勿貪戀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