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防災 安全相伴——滑坡識災避險攻略

來源:光明網

導語

隨着夏季汛期來臨,山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類突發地質災害進入易發期,給山區生活和出行帶來安全風險。爲此,“北京規劃自然資源”特別推出地質災害系列識災避險攻略,邀您一起解鎖科學識災、高效防災、正確避險的關鍵技能,共同築牢安全防線,守護平安家園。

當山坡上的樹木如醉漢般東倒西歪(醉漢林),或樹幹彎曲似馬刀(馬刀樹)的奇特形態出現時,這可不是大自然的藝術傑作,而是山體滑坡正在悄然醞釀的信號。什麼是滑坡,遇到滑坡應該如何避險逃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尋滑坡的真相。

滑坡,究竟是個什麼“狠角色”?

滑坡俗稱“地滑”、“走山”、“垮山”、“土溜兒”,是指斜坡上的岩土體由於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或分散地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其突發性強、破壞範圍廣,能掩埋房屋、農田、道路,威脅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內因+外力,合謀“下滑”

滑坡的

“先天基因”

岩土體結構鬆散,抗風化能力低,山體坡度在10度到45度之間,地下水活動等是滑坡形成的內在因素。

滑坡的

“後天推手”

地震、降雨、河流沖刷、人類開挖坡腳等不合理的工程活動是容易引發滑坡的外在條件。

滑坡發生也有前兆,提前察覺有跡可循

1.滑坡後緣裂縫突然變大變寬,不斷出現新的裂縫;

2.滑坡前緣出現裂縫,坡腳出現鼓包,出現小型垮塌,房屋牆壁出現裂縫;

3.井水、泉水復活或乾枯,水位突變;

4.滑坡體上電線杆、樹木、高塔出現歪斜;

5.動物出現驚恐異常等行爲;

6.山體內部岩石相互摩擦出現聲響。

滑坡避險"黃金法則"

防患於未然,避險於即時

1

當處於滑坡體下方時,應向滑坡邊界兩側快速撤離。

2

當位於滑坡坡體時,可以抱住大樹等物。

3

滑坡暫停時,不要立即返回危險區,防止滑坡再次發生。

地質災害科學認知

提高意識主動避險

處變冷靜妥善應對

守護平安家家安心

本內容由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地質勘查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