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再利用解決土方之亂 有賴中央和地方跨部會修法

高雄市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22日表示,高市府針對營建土方的處理,提出公辦土資場的用心良苦,目的是爲了協助營建產業解決土方的去處,不過,七個公辦土資場最多隻能容納70萬立方的土石方,「光是捷運工程可能就填滿了」,因此,爲了長久之計,除了高雄港外海的填海造陸,應該納入循環再利用的環保永續理念。

公會說,目前的營建土方之亂,雖然發生在高雄市,但,這是全臺早晚都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否則,今日發生在高雄,未來也可能在其它縣市重演,特別是民間營建較多、以及公共建設較多的六都。

公會指出,以目前土石方分類的B2-3爲例,它是佔比最高的,達到70%左右,這些從開挖地下室出來的土方,極大的比例屬於優良的土壤,但,受限於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廢棄物處理法第2-1條的規範,不得作爲農業使用的填土所需。

其實,高雄土方之亂之後,目前許多花農、園藝機構,在培育花卉的土壤來源,已經快要斷炊,也是土方之亂的連帶受害產業。

因此,公會建議,中央和地方應該攜手合作,針對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廢棄物處理法,水土保持法,建築法、以及高雄市政府營建剩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等法律,進行跨部會的研商、修改,才能徹底解決。

公會表示,好的土方,如果沒有循環利用,再多的土資場,都將不夠用,只有修法,納循環再利用的永續作法,加上土石方的清運追蹤,纔是斧底抽薪之計,因爲,除了增加再多的土資場,也不夠用之外,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價格,也將持續居高不下,嚴重影響民生物價,非市民之福,更何況,也影響公共工程的造價,增加國庫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