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國民黨新主席出爐 兩岸經貿能否迎來曙光
國民黨主席選舉由鄭麗文(中)勝出,外界普遍關注,她將如何重新塑造兩岸經貿的新格局。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選舉由鄭麗文勝出,她選前主張要堅持「九二共識」作爲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互信基礎,使臺灣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傲視全球」,並擬邀請前行政院長陳 掍X任「財經發展戰略總指導」等作法,外界更普遍關注,她將如何重新塑造兩岸經貿的新格局。
這幾年,受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及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的「供應鏈去中化」下,兩岸經貿發生急遽變化。相關統計顯示,臺灣對大陸及香港地區的出口比重已由2021年的43.9%高峰逐年下降,2025年7月僅剩25.4%,創下單月新低。這期間的貿易順差亦由1,046.8億美元,降至去年的699.8億美元。今年3月,臺灣對美出口金額首次超車大陸。近期因AI需求和全球供應鏈重組,加上對等關稅的急單效應持續增長;甚至在今年前七個月,對美出口佔比已達32%,創下35年新高,貿易順差水漲船高,美國取代大陸成爲臺灣最大出口市場。
而臺灣對大陸投資也是每下愈況,2024年臺灣整體對外投資485.86億美元,其中對大陸投資佔比跌破1成大關。然而,臺灣對美國的投資在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後,更是有增無減。如科技大廠中,臺積電在今年3月初宣佈對美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鴻海、廣達也分別於近期宣佈,將斥資1.42億、2億美元加碼投資美國設廠。
不可否認,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在全球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歷經40多年的改革開放,蛻變爲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長期維持在30%左右。
大陸不僅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基地與貿易國之一,也是衆多跨國企業的重要市場。其龐大的內需潛力與完整的產業鏈,使其在AI、電子資訊、電動車、綠能、人工智慧與數位經濟等新興產業領域中,具備強大的競爭優勢與創新能力。
此外,大陸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擴展了其國際影響力,促進亞洲及新興市場的經貿連結。
儘管面臨美中科技戰、人口結構變化與內部轉型挑戰,但大陸推進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從「世界工廠」邁向「創新中心」。整體而言,大陸的經濟動能與市場規模,仍是全球投資與貿易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其發展走向對世界經濟格局與區域供應鏈重整均具深遠影響。
依據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彙總統計國內上市(櫃)公司,今年第二季大陸投資統計,上市公司684家,上櫃公司516家,合計1,200家赴大陸投資,佔全體上市(櫃)公司總家數1,784家之67.26%,較去年底減少11家。上市公司累計投資新臺幣(以下同)2兆4,382億元,上櫃公司2,455億元,合計2兆6,837億元,較去年底減少1,599億元。衆多企業還是要依賴大陸市場,難以完全脫鉤。
新人新氣象,國民黨在新主席的帶領下,若能以穩健務實的步調推動兩岸經貿關係回溫,讓企業拓展更廣闊的市場,纔有機會創造雙贏新局,爲兩岸長遠和平與繁榮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