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輔導醫院改善 提升防災應變
消防、建管與病安法規愈趨嚴格,高雄老牌醫院升級卡關、頻傳熄燈,專家學者說,醫院安全不應只強調硬體改善,應同步提升管理與防災應變能力,並建議政府協助分階段改善,兼顧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民代也呼籲,應漸進式輔導合法化,避免強制處分。
警察大學消防系講師潘國雄指出,許多醫院建物年代久遠,歷經多次增改建,雖符合設立時期法規,但未隨現行法規與時俱進,安全層級參差不齊,醫院擴建或改裝若未依規申報變更用途,導致空間適法性落入灰色地帶,潛藏風險,即便火災發生在未整修區,全院安全都會受到威脅。
「醫院安全不應只強調硬體改善,應同步提升管理與防災應變能力。」潘認爲,應逐步補強醫療院所安全層級,允許有替代方案,例如增設自動水設備等,若強硬要求全面符合法規,一步到位,反讓院方無力負擔、選擇退場,無法兼顧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
議員林智鴻表示,過去地區醫院不足,許多獨營醫院不斷擴建、增加病牀量。但早期法規寬鬆,如今愈修愈嚴,許多老字號醫院難符合現今建管與消防要求,面臨變更使用空間與牀距限制問題,部分醫院無法負擔重建成本,只能選擇歇業。其實對仍營運的醫院應採緩步式輔導,協助合法化。
議員許採蓁主張,市府應研擬「老舊院區消防作業方案」,由衛生局與消防局共同推動,採取分級改善、訂定時程、公開進度,能降載就降載,確保就醫不中斷,同步啓動轉診與員工安置機制,讓病患與醫護權益都獲得保。
議員湯詠瑜也說,政府應衡量個案違法情節與當地醫療供給量,維持社區醫療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