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王的第二曲線開始了:當幸運咖衝殺入北上廣
夏天走過接近一半,蜜雪冰城的幸運咖存在感急速上升。
截至8月2日,幸運咖簽約門店達到7300家,較比3月增2300家,其中超過一半都是7月籤的。
幸運咖爲2025年設立的門店目標數量1萬家,下半年擴張重點將進一步轉移至以長三角、珠三角爲代表的一二線城市。
按照門店規模,幸運咖是中國第四大現磨咖啡品牌。
若能順利完成萬店目標,意味着今年門店擴張速度將達到1.5倍,對瑞幸、庫迪等平價咖啡的衝擊不言而喻。
但對幸運咖自身而言,高速增長下能否打磨出適配一線城市的門店模型,仍是核心挑戰。
5塊9的幸運咖,會改寫咖啡市場的走向嗎?
前世今生
幸運咖與瑞幸誕生在同樣誕生在2017年。
幸運咖早期只是蜜雪冰城出資孵化的獨立品牌,並沒有完全貼合蜜雪冰城的低價定位,一杯咖啡早期買到15元,被前任總經理評價爲”走了彎路“。
直到2020年,蜜雪冰城全資收購幸運咖後開放加盟。
時任總經理張紅甫提出“五年內複製一個蜜雪冰城”的目標並親自掌舵,將其定位爲集團第二增長曲線。而此時蜜雪冰城門店數已達7000家。
此後兩年間,幸運咖在下沉市場穩步擴張,門店由不足500家擴張至2300餘家。
然而到了2023年,幸運咖迎面撞上了顛覆行業的9.9元咖啡大戰。
這一年,瑞幸推出了“帶店加盟”的模式,開放的城市名單,無一例外都是三線以下。庫迪高峰期創造月開千店的速度,僅用一年時間就將門店跑到六千家。
與此同時,幸運咖開店數下滑、閉店數增加,全年淨新增門店還不到500家。
據架夢數據創始人龍真觀察,幸運咖早期閉店率較高,部分原因在於集團當時對幸運咖的定位相對模糊。
龍真表示:“當時瑞幸表現亮眼,蜜雪冰城遂在瑞幸價格帶之下推出幸運咖,與主品牌形成業務互補。” 通過幸運咖的門店擴張,集團既提升了供應鏈收入,也吸納了在蜜雪冰城門店飽和區域尋求機會的加盟商。
2024年上半年,幸運咖門店開始出現負增長。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蜜雪冰城開始展現猛攻咖啡領域的決心。
夏天推出“66幸運季”活動,以6.6元低價應對瑞幸與庫迪的9.9大戰。主品牌從無代言的蜜雪冰城,也在這年爲其簽約了代言人王俊凱。
同時,幸運咖與蜜雪冰城的供應鏈正逐步實現整合。
2024年8月,蜜雪冰城向幸運咖開放了蘭州倉,幫助其將門店拓展至青海玉樹等偏遠市場。
下半年局勢逆轉,幸運咖新增近1000家門店,開始重拾增長節奏。
到今年夏季,在降低門檻吸引加盟商方面,幸運咖拿出了足夠的誠意;方向上從普惠式補貼,轉向鼓勵多店經營與一線城市擴張。
6月,幸運咖針對新簽約門店推出普惠優惠,減免1.7萬元費用。
而後更鼓勵老加盟商繼續開店,不僅減免簽約門店首年加盟費、管理費、培訓費用,並贈送咖啡機以及1.5萬元額度的耗材補貼,優惠金額共計4.99萬元。
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等六座城市,還特別推出單店總減免3.4萬元的加盟扶持政策。
進入8月,加盟政策保留了首年費用減免及咖啡機贈送,單店補貼金額仍有3.49萬元。
但範圍有所調整:涵蓋的是新客戶、7月簽約過的老客戶、以及預備在優惠期間準備開多店的加盟商,進一步向已有加盟商傾斜。
據龍真觀察,幸運咖此前的門店主要集中在北方縣級市,選址策略上並不聚焦於寫字樓,而更多選擇人流密集的街邊店。
自7月大規模進駐北京以來,幸運咖門店落地近20家。不過多數門店還是落在校園店這類資源類特殊點位,而並非進駐寫字樓。
市場分析認爲,集團此時選擇由幸運咖挑起大梁,主因是蜜雪冰城門店趨於飽和。
相比幸運咖的高歌猛進,蜜雪冰城在今夏放緩了開店節奏:門店的保護距離被從200米、300米提升至1000米,門店位置的審覈週期也被拉長。
蜜雪冰城依託強大供應鏈維持低價,通過加盟商下沉擴張,並向龐大網絡輸送原材料而盈利。
當四萬家的蜜雪冰城增速放緩,依託現有體系,開發高增長的咖啡市場勢在必行。
蜜雪的託底
繼承血脈的幸運咖,在諸多打法上都有蜜雪冰城的影子。
核心優勢同樣建立在供應鏈上的系統性低價,客單價在5-10元區間,賣的最好的產品是5.9元的美式。
有加盟商估算,幸運咖所有單品中,毛利最高的是5.9元的美式,除去杯子蓋子打包袋等消耗物料,單杯成本僅爲2.5元;果咖和拿鐵平均單杯成本也控制在3元以內。
龐大的供應鏈優勢構成了低價的基礎。
今年5月,蜜雪集團跟巴西簽署40億元的採購意向大單,其中大多數是咖啡豆。
咖啡烘焙產能方面,幸運咖海南工廠烘焙線已在近期投產,設計產能20000噸。此前,幸運咖使用的咖啡豆主要由大咖溫縣工廠供應,年產能也有8000 噸。
幸運咖賣給加盟商的咖啡豆價格不超過70元/公斤,差不多是烘焙完的成本價,比行業平均採購價折價近四成。
產品品質並未一味走下沉路線。幸運咖目前使用的原料包括IIAC國際金獎咖啡豆以及朝日唯品純牛乳。
儘管幸運咖門店僅有7000家,但實際背靠的是蜜雪體系下4.6萬家門店,物流上可直接利用蜜雪的倉儲物流體系。
但驗證於蜜雪冰城的產品及營銷打法,未必能在幸運咖上完美復現。
蜜雪的比較優勢不在於上新頻次,而是性價比+大單品的黃金組合,檸檬水與冰激凌難尋替代。通過“雪王”IP建立認知度,較少參與聯名營銷。
然而幸運咖既沒有沒有檸檬水之於蜜雪冰城那樣的大單品,也不具備瑞幸和庫迪的上新和聯名速度。
今年上半年,幸運咖上新32款產品,較去年同期提升88%。
5月更是一口氣推出了14款6-8元區間內的“真果咖”系列產品,爲近年內罕見的產品大動作。果咖系列單月銷售額已突破1 億元。
但仍有加盟商認爲,相比瑞幸與庫迪源源不斷的聯名與營銷,幸運咖的“低調”讓經營出圈的目標存在不小難度。
一線的競爭
不同於奶茶,城市白領牛馬纔是咖啡的消費主力。
一線城市相比下沉市場,復購率更高,對咖啡需求更穩定。無論從密度帶來的區域規模優勢,還是從品牌勢能維度考量,一線開店是必然選項。
幸運咖門店相對集中在蜜雪冰城的大本營河南,1500家門店佔了門店總數的五分之一還多,另一個戰略重心在山東,全省門店目前突破了600家。
幸運咖當前約七成門店處於三線及以下城市,而庫迪、瑞幸均在四成以下。
對遲來一步的幸運咖而言,好的方面在於,市場教育已在瑞幸庫迪的大戰中被完成了,咖啡消費量已有顯著上漲。
但這也意味着競爭對手變得更多,在市場成熟的地區,意向加盟商和匹配擴張的優質點位都是稀缺資源。
蜜雪冰城對加盟商的首要吸引力在於建店低成本,其次在於蜜雪光環賦予的供應鏈穩定性。
低價下生長的品牌來到一線城市,首要面對的考驗是,在房租和人力成本激增的壓力下,門店模型能否順利落地。
幸運咖爲支持一線擴張做了調整:店型以20-30平米左右的快取店爲主。通過縮減門店面積降低固定開支的同時,將全線產品售價都調高了1元。
但由於單杯利潤空間有限,能否攤薄固定成本還是要看其能否奪下更多的杯量。
整個行業競爭烈度還在提升。
上半年過去,瑞幸新開門店接近4千家,完成了年初設定的全年目標。
庫迪受益於平臺補貼迎來一波門店衝刺,4、5月開店均在千店以上。
背靠百勝中國的肯悅咖啡,年內也已經兩度調高了開店目標。
在越來越密的咖啡店網絡中,平衡規模與單店表現的難度變得更大了。
近期的外賣大戰將咖啡這一品類的價格錨點進一步拉低。幸運咖與庫迪、瑞幸的價格差距,卻比當年蜜雪冰城面對中端品牌時更小了。
如果無法吸引足夠的門店落地,在規模上通過“再造”蜜雪冰城,以進一步鞏固規模優勢,幸運咖自身的盈利也將面臨挑戰。
事實上,咖啡與奶茶正在踏入彼此的河流。
參考目前的瑞幸路徑,即依靠輕乳茶、果茶的品類擴充下午茶消費時段、進而提升毛利表現。
但幸運咖若複製此舉,必然會導致其與門店密度更高的蜜雪冰城形成競爭關係。
在此之前,咖啡已成爲蜜雪冰城菜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鮮萃咖啡已經成爲蜜雪冰城點單的一個單獨的板塊,包含了美式、拿鐵這樣常規的咖啡品類。其中椰椰拿鐵、茉莉拿鐵正是最早在幸運咖上架的主打產品。
幸運咖或許需要在跟隨蜜雪冰城之外,更快找到自己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