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團體爭取自訂外送 呼籲國教署落實指引宣傳
生團體EdYouth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與高雄學生民主聯盟今日與立委彰雅琳呼籲,各校外食相關規定應廣納學生討論,尊重學生的多元意見。(EdYouth提供/林縉明臺北傳真)
近日中山女高、內湖高工與桃園復旦高中傳出校園外食訂購爭議,各高中對於團膳衛生、品質問題頻傳,引發各界關注。學生團體EdYouth臺灣一滴優教育協會、臺灣青年民主協會與高雄學生民主聯盟今日與立委彰雅琳呼籲,各校外食相關規定應廣納學生討論,尊重學生的多元意見;國教署應落實指引宣傳,並針對校園外食議題建立更明確的學生參與機制。
中山女高學生日前自發行動,帶着便當、泡麪等餐食到校長室前,抗議學校外食限制,希望透過行動傳達訴求,內湖高工與桃園復旦高中也出現相似爭議引發學生集體不滿,可見各校在外食政策上的落差與學生用餐權益缺乏一致性,加上規範模糊,常導致師生對立,影響校園氛圍。
EdYouth指出,國教署自109年及113年曾先後公佈「高級中等學校校園開放外食訂購各面向建議」,由於缺乏明確規範與制度保障,各校訂定的規定差異極大。學生若希望爭取外食權利,多半需仰賴學生代表主動提出,但因權責不清、程序不明,導致真正開放外食的學校仍屬少數。
EdYouth常務理事洪振翔則以自身經驗指出,許多學校未開放外食時,學生往往只能依賴合作社餐點,不僅排隊耗時影響午休,甚至有人只能以泡麪果腹,顯示現行制度對學生並不友善。學生選擇外食並非僅憑口味,而是具實際的用餐需求,卻因缺乏公開透明的討論機制而難以被迴應。
洪振翔建議,教育部應修訂「午餐供應委員會」規定,增加學生與家長代表比例至會議的二分至一,並將現行「校園開放外食建議」提升至法規層級,以確保制度落實。洪振翔也強調,開放外食不僅能提升飲食安全,也培養學生參與式民主與責任感,落實兒少表意權。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則表示,國教署雖曾提出外食建議,但因缺乏明確規範,導致各校落差極大,學生即使主動爭取,也常因權責不清、程序不明而難以被聽見。楊姿潁強調,外食政策不應簡化爲「開放或禁止」的二元選項,而應透過民主程序設計,廣納學生參與,並搭配食品安全配套措施,讓學生在安全前提下享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教育部迴應,如果有開放學生訂購外食需求,學校可以透過班會,讓學生與老師討論,或透過申請單、問卷等方式收整資料,於行政會議溝通後,提校務會議討論;學生亦可透過班聯會、學生自治會等學生自治組織研擬可行規範,再提送學校相關單位或會議(如學校午餐供應會)進行討論。
教育部強調,考量學校午餐不只是供餐,更是飲食教育的一環。國教署未來與地方政府將持續協助學校循民主程序,妥善與家長、學生進行溝通,制定外食或午餐規範,讓學生能在安全與信任的基礎下,養成良好的飲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