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淪白老鼠 制度該檢討

臺灣師範大學是體育界學術研究龍頭,不僅在運動科學領域具備深厚基礎,更培育出無數優秀運動選手與教育人才。其教授羣素質優異,長期肩負國家人才培育重任。然而,近期發生的「強迫抽血事件」,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譁然。臺師大第一時間的處分與申訴學生的期待不符,若不是持續長達半年的發聲才獲得民衆的注意,得以將此案出現在公衆視野中,恐也將埋沒於行政程序的處理中。對於學生運動員基本權益的侵害令人遺憾,也再次喚起我們對「運動科學倫理」與「學術研究規範」的深層省思。

首先必須正視:學生來校是爲了學習與成長,而不是成爲實驗的「白老鼠」。在此事件中,若學生在未充分知情與同意下被納入研究,已明顯違背研究倫理與個人身體自主原則。追責過程中,不僅臺師大應嚴肅檢討,相關主管機關如教育部、衛福部、國科會,甚至計劃審查制度與監督機制,也都必須全面盤整與問責。

責任的釐清,不應淪爲切割卸責,而是爲了建立更完善的制度。運動科學的發展需要研究,也需要現場第一線師長、教練與選手的信任與投入。如果制度未能保障參與者的尊嚴與安全,最終將傷害的是整個學術與體育發展的根基。

期盼未來國家層級制度改革,建構更具人權保障意識的研究倫理審查制度,讓參與者能真正「知情並自願」,不再淪爲權力與制度下的犧牲者。

教育場域應有所警惕與修正,學校應以教育爲本,重新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與權利意識,對研究倫理與指導關係進行再教育與落實;也應完善運動員權益保護機制,儘速設立學生運動員申訴管道與第三方監督平臺,爲弱勢學生提供說話的空間。

同時,也要給仍在默默耕耘的教練與教師鼓勵。在錯誤中反省與學習,是成熟社會的表現。認真的教育工作者不該被一體撻伐,而是要從制度改革中找到新的支持力量,繼續陪伴選手在人生與運動的道路上前進。

錯誤可以糾正,改革不容停歇。選手的路仍然是康莊大道,每一位關心教育與體育的人,都該成爲這條大道上正義與良知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