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比老師少!少子化衝擊南投小校 議長何勝豐:該合併就合併
水里鄉車埕國小廢校後,日管處進行文化景觀整體開發。圖/本報資料照片
南投縣少子化嚴重,學生人數下降導致小校招生困難與教學資源不足。縣議會今天質詢,議長何勝豐等人關心,未滿20人的小校恐影響學生受教權,應該整並。南投縣教育處迴應,將以專案持續評估小校整並可行性,對並校學生提供每月8000元交通補助,兼顧教育品質與公平性。
南投縣出生率急速下降,2019年出生3135人,今年前9月僅1348人。少子化對學校教育衝擊逐年增加,全縣30人以下學校27所、20人以下11所。縣議員林儒暘、陳淑惠指出,教師兼行政負擔增加,也帶來家長過度保護、教師管教困難等問題。
何勝豐指出,目前全縣約20所學生數未達20人的小校,其中11所不足20人、3所爲國中,部分學校甚至僅剩10人以下。這些小校多位於偏遠地區,人口外移,招生困難,學生缺乏與同儕互動機會,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已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他說,學校若長期招生不振,應以學生受教權爲優先,勇於面對整並問題,「不要浪費資源,讓孩子在更好的環境學習。」
教育處長王淑玲表示,縣內未達20人的小校,每年均檢討整並可行性,其中仁愛鄉等偏遠地區短期內不宜整並。過去曾與實驗教育機構合作活化小校,但成效不明顯。去年已有3所小校合併,今年再評估3所。整並須依行政程序完成專案評估,除了學生人數條件,也須考量交通距離及偏遠地區特性。
對於整並後的學生,縣府將提供每月8000元交通補助,確保孩子能在師資穩定、設備完善的學校就讀,增加同儕互動與學習多樣性,兼顧教育公平與品質。
何勝豐指出,一所小校每年基本預算約1800萬元,學生人數比老師還少,若合併鄰近學校,可更有效運用教育資源。教育首要目標是保障學生受教權,該合併的學校就要合併,「找誰都沒有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