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檔造假遭撤錄取 教團籲「增列規範」
一名高中生因申請入學學習歷程檔案遭大學端查獲不實,陸續遭正、備取的學校醫學系撤銷資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高中生因申請入學學習歷程檔案遭大學端查獲不實,陸續遭正、備取的學校醫學系撤銷資格。教師團體表示,不希望因個案而否定學習歷程檔案機制,但建議可在簡章內載明,即便入學仍可追究學檔真僞、取消資格,告知學生嚴重性;也有教師建議,大學招生策略中心應提升至一級單位,配有充足人力,先初步檢視學生檢具的學習歷程。
教育部於去年底公告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劃暨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調查報告,其中多元表現一項,書審教師多表態看重學生能展現多元能力,且有佐證較佳,也看重競賽表現和活動參與經驗。
但A生一案即是學習歷程中檢具的多元表現遭指有問題,全教總高中職主委巫彰玫表示,不應該爲此個案而否定整個學習歷程,執行過程出問題可以檢討改進,但不要因噎廢食,又若回到過去的書面備審資料模式,其實更難驗證真僞。
巫彰玫談到,目前多元表現不需學校認證,高中端老師、學生都應該強化該部分的認知與真實性,而非堆砌愈多獎狀、經歷就是好。再者,建議可在簡章中載明,即便入學後仍可追究真僞責任,嚴重者取消資格,明確讓考生知道造假的嚴重性,切勿心存僥倖。
國教署探究與實作北區推動中心執行秘書洪逸文則表示,該案几乎引發了整個學習歷程檔案系統性的風險,建議大學的招生策略中心應提升至一級單位,又現在學習歷程多已電子化,聘有足夠的人力設備等,可初步協助檢閱學生檢具的資料,並將分析結果送交學系,屆時學系再審查書面資料、執行面試。
洪逸文也談到,又該案是連中學校長提供的推薦信都被質疑有問題,「不只走歪了,也自曝其短。」應該提升至學校的層級,整頓私立學校愈走愈偏的學檔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