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渦中的“硅王”

6月9日,有消息稱合盛硅業(603260)正在謀劃股權轉讓,且有新疆某上市公司曾有“接盤”意向。合盛硅業隨後進行了闢謠。目前,該“自媒體”已刪除上述消息。

傳聞發酵背後,合盛硅業的資金處境也被暴露在“聚光燈”下。當前公司面臨債務承壓、庫存高企、淨利潤下滑等問題,還遭遇多個合作方起訴。

合盛硅業否認謀求股權轉讓

6月9日,合盛硅業發佈聲明,對近期市場上的不實傳言予以澄清。公司明確指出,近期有關其股權轉讓的傳聞完全不屬實,並且公司將依法採取一切必要措施,追究捏造和傳播不實信息的相關方的法律責任。

合盛硅業表示,經過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覈實,他們從未與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就股權轉讓事宜進行過任何形式的接觸或洽談。公司鄭重聲明,截至目前,不存在任何應披露而未披露的股權轉讓事項。任何與之相悖的信息均爲嚴重不實信息。

公司強調,對於任何捏造、傳播此類不實信息、誤導市場及投資者的行爲,公司將堅決採取法律手段,追究相關方的法律責任,以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如果未來出現與該事項相關的情況,公司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將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多部門聯合打擊股市“小作文”的行動已成爲常態。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國證監會聯合發佈了《關於嚴格公正執法司法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對於通過編造和傳播“小作文”等虛假信息擾亂市場秩序、損害他人權益的行爲,若受害人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損害賠償,人民法院將依法予以支持;若構成犯罪,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近來遭多個合作方起訴

6月初,天通股份全資子公司及孫公司因設備買賣合同履約糾紛,將合盛硅業及其子公司訴至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涉案金額達4.77億元。公告顯示,天通方面如約完成生產交付,卻遭遇合盛延遲收貨、拒收貨,已收貨部分也未結清尾款。

據天通股份披露的訴訟內容,雙方共涉及三起糾紛,且均發生於2022年、2023年。

天通股份方面稱,2022年天通股份子公司天通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與合盛硅業子公司新疆中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下稱 “中部合盛”)簽訂《買賣合同》,涉及貨款金額39300萬元,合同簽訂後,天通智能按對方要求到2023年9月11日貨物全部送達中部合盛,並由中部合盛工作人員簽字確認。然而收貨的中部合盛卻並未支付剩餘貨款26448.9萬元。

同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間,天通股份孫公司天通日進精密技術有限公司也與中部合盛簽訂了多份買賣合同,合計貨款12450.2萬元,除其中一份合同中部分設備因中部合盛要求暫緩交貨外,其餘設備已完成交付,但中部合盛累計向天通日進支付貨款4287.12萬元,剩餘貨款8163.08萬元未及時支付。

2023年,天通智能再次承接了合盛硅業旗下新疆東部合盛硅業有限公司的定製訂單。天通智能按照東部合盛的參數要求,爲東部合盛定製140臺硅芯爐,合同總價款爲13832萬元,而該批貨物在完成生產後,東部合盛不斷推遲收貨,並拒絕支付剩餘貨款9682.4萬元。

公開信息顯示,中部合盛、東部合盛分別成立於2021年、2018年,是合盛硅業重要業務子公司,目前在建的重大的非股權投資項目有4項投資主體爲以上兩家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合盛硅業以及上述兩家子公司已遭多個合作方起訴。公開信息顯示,年初至今合盛硅業爲被告,案由爲買賣合同糾紛的案件共計6件,起訴方涉及工業設備、軟件信息技術服務、金屬製造業等類型企業。

債務承壓、庫存高企

合盛硅業是我國硅基新材料行業中業務鏈最完整、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其主要產品涵蓋工業硅、有機硅和多晶硅三大類。2021年,隨着光伏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工業硅市場行情向好,產業鏈企業紛紛擴產,合盛硅業也不例外。據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介紹,合盛硅業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公佈的擴張項目合計達11個,投資總額超過805億元,而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其總資產僅爲898億元。

隨着大量新增產能逐步釋放,工業硅市場出現階段性產能過剩,價格持續走低。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0.62%,但淨利潤同比下降37.39%;2023年,營業收入上升12.37%,淨利潤再度下降49.05%;2024年,營業收入僅微增0.41%,淨利潤繼續下降33.64%。

2025年一季度,受行業持續低迷的影響,合盛硅業業績延續下滑態勢。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52.28億元,同比下滑3.47%;歸母淨利潤爲2.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50.81%。與此同時,合盛硅業的存貨卻在不斷增加。2024年末,公司存貨高達95.09億元,同比增長33.02%。

中國法律諮詢中心民商事專委會原副秘書長林先平指出,從天通股份提及的情況來看,合盛硅業存在延遲收貨、拒收貨以及未結清尾款的行爲,這可能暗示合盛硅業在經營或資金方面面臨壓力。

根據公告,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擁有貨幣資金21.66億元,但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卻高達158.36億元,資金缺口超過百億元。此外,公司長期借款也高達139.41億元。

爲緩解資金鍊緊張,合盛硅業積極尋求融資。2025年2月11日,公司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資產支持證券(ABS)進行融資,發行規模預計不超過40億元,旨在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債務結構。

華鑫證券4月發佈最新研報,2024年合盛硅業營業收入增長的原因爲公司工業硅及有機硅產銷量實現同比增長,而受整體經濟波動及產品價格下跌影響致利潤下降。

開源證券發佈研報表示,當前工業硅、有機硅產品價格已經處於週期底部,行業內大多數企業均已處於虧損狀態,成本端支撐較強,產品價格整體下行空間有限。未來伴隨下游需求的穩步增長,硅產業鏈盈利或將得到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