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旌德:“積”發活力 “分”享治理 鄉村治理的柔性引擎

爲進一步提升鄉村軟實力,有效助力鄉村振興,旌德縣持續探索“積分制”鄉村治理新模式,通過點面結合、分類推進,目前全縣村(社區)全面推廣,制定出臺各類積分制管理方案70餘份,先後獲批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典範縣、全省鄉村治理試點示範縣。

不久前,要建設省級和美鄉村的好消息傳到了廟首鎮里仁村,全村上下都開始了認真地準備工作。此時家住里仁村南塘村民組的俞志德卻不太開心,因爲建設需要,老家那破敗不堪、雜草叢生,閒置了很久的老屋,被告知處於建設中心地段,需要拆除。

“一開始我是不願意的,我這房子雖然沒人住,但也不妨礙別人,突然間叫我拆我肯定是不願意的。”俞志德說。

南塘組村民組長楊國強得知消息後立即上門做調解工作,由於是無賠償拆除,楊國強和村委會多次登門調解。“大家多次來我家勸解我,其實作爲里仁南塘土生土長的村裡人,我也想爲南塘村民做一點小小的貢獻,最後就同意拆掉了。”

能快速實現調解,也得益於長久以來里仁村實行的積分制管理,這次,村委會也同樣答應給予俞志德相應的積分補償。

早在2022年,里仁村就在全縣創新實施了覆蓋全體村民的《積分制管理制度》,爲全村493戶共計1933人建立了個人積分臺賬,以每人100分作爲基礎分值,另設定評分細則作爲加減分項,並定期公示,使全體村民做到學有榜樣、做有方向、評有標準。到了年底,這些積分還會變成實實在在的現金。

南塘村民組組長楊國強介紹:“沒有實行積分制以前,鄰里一點點小事就要鬧到村委會去,通過積分制管理以後,這些小事基本上我們村民組長上門調解一下就解決了,村裡有積分制管理的獎懲辦法,如果鄰里關係搞的好有獎勵,鄰里關係搞得不好有處罰,所以我們調解也相當輕鬆,我們也願意幹這個事情。”

積分制帶給里仁村的,不僅僅是鄰里和諧,村風淳善上的改變,在產業振興上也同樣發揮了促進作用。

陳俊宇是個年輕的創業者,2020年,他看中里仁村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選擇來這裡種靈芝,流轉了近2000畝土地,成立了旌德北緯三十度靈芝種植有限公司,每年可以爲村集體經濟帶來20多萬元的租金收入。爲了最大限度的發揮鄉鎮企業家的帶動作用,里仁村充分發揮積分制激勵作用,推出“積分制管理—榜樣在您身邊”“創業示範之星”等系列鄉村能人評選活動,陳俊宇首當其衝成爲了其中一員。

“我們原本也是非常看好里仁村的環境,選擇來這裡發展過程中,村裡還給了我們致富帶頭人的稱號,用積分激勵我們,我們也希望儘自己所能,帶動村民共同致富。”旌德北緯三十度靈芝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俊宇說。

里仁村還積極建立“生態美超市”,村民日常做義工,維護公共環境的好行爲都可以換做積分,積分可以在生態美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同時村裡也會組織“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家庭”“十星清潔戶”等評比,評比結果都會有相應積分獎勵。對拒不配合基層治理工作的,在年度積分管理中採取倒扣分及公開通報的方式予以懲戒,倒逼村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2024年,里仁村全村共發放獎勵210720元, 另通過生態美超市實現積分兌換66800元,全年共計兌換277520元。

“我們沒事的時候撿撿垃圾、做做義工,換取的積分就可以兌換一點生活用品,這也蠻好的。”里仁村村民汪富根對積分制可以換取生活用品感到很開心。

里仁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陶國強說:“自從我們村實行積分制管理以來,村民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高了,鄰里之間更加和諧友愛,村容村貌顯著提升,逐步實現了社會治理‘由管到議’、鄉風民風‘由差到好’、集體經濟‘由小到大’的轉變,鄉村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有了整體提升。”

目前,“積分制”管理已實現全縣推廣覆蓋,三年來,在積分制管理推動下,羣衆參與排查化解各類矛盾風險3216個,化解率達98%。激勵培育科技示範戶525個、省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38家、省級示範社合作社17家。幫助基層黨組織書記領辦實施鄉村振興項目73個,推動“飛地抱團”項目27個,2024年以來集體經濟經營收益50萬元以上村佔比79.4%。

縣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張志華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挖掘制度‘潛能’。推動‘積分制’管理向‘精細化’發展,進一步引導各類羣體主動參與鄉村治理。激發工作‘動能’,動態調整積分項目設置和分值大小,確保積分設置始終跟得上中心工作需求。增強治理‘效能’,探索數字化手段,推行微信積分小程序,推動積分超市社會化運營,不斷拓展積分運用場景,提升積分管理效能。”(餘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