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懋專欄》首爾書展臺灣館的風險
去(2024)年的首爾國際書展臺灣館吸引不少讀者駐足。(圖/臺北書展基金會)
首爾國際書展即將於6月中旬舉行,規模比過去盛大,而且主題館是臺灣,由文策院規畫執行,準備大張旗鼓。這是理所當然的,但韓國政局正值轉換時期,文策院如果不瞭解情況,處理不慎,恐怕會遭致難以預測的風險。
從目前規畫的情況來看,臺灣館計劃表現臺灣和韓國民主化奮鬥歷程的「共同經驗」,所以把民進黨政府人權單位「白恐」那一套話術搬到韓國,難免又有一堆反中戀殖的語境。文策院恐怕要先了解韓國民主化的主體意識,是反對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右派獨裁軍事政權,要求南北韓實現民族和解。
至於批判日本殖民主義,更是不餘遺地,韓國電影清一色批判日本殖民,絕不可能像近年臺片那樣把日本殖民描繪成中產階級的浪漫生活。過去幾年,韓國電影像《HERO》、 《解語花》、《末代公主》、《破墓》、《哈爾濱》等等,都是批判日本殖民的,韓國的歷史和文學出版品也是如此;臺灣剛好相反,出版社出版日據時代日本人的作品變成時髦。韓國人絕對不會是這樣。
至於戰後的民主運動,光州事件發生在全羅道,這個東學黨的發源地是反對日本帝國侵略的重地,目前韓國電影拍攝到這個事件時,只是隱約演出軍警批評抗議羣衆是「共黨分子」,說是親北韓暴動事件。事發後來自全羅道的反對黨領袖金大中被控爲「暴動主謀」,遭逮捕判處死刑,後改爲無期徒刑,最後流亡海外。1998年他終於當選韓國總統。
2000年,光州事件20週年舉行紀念活動,陳明忠、陳映真等受邀組團參加,剛好我也去看了。紀念光州羣衆大會是亞洲左派羣衆的大結合,包括坐過牢的前共產黨人、左派作家、男女知識青年等,來自韓國本土、日本三島、沖繩、臺灣等地,現場飄揚的都是反戰、和平及反美軍基地的宣傳旗幟,聲勢浩大,我印象極深刻,而且隔天還參加金大中總統主持的接待宴會,跟他合影。
這一年,金大中總統前往北韓會見金正日,實現南北和解,後來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順便一提,去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女作家韓江,作品《少年來了》之一也是以光州事件爲背景的小說。在朴正熙的女兒朴槿惠擔任總統的時候,韓江被政府列入文化藝術界黑名單,被禁止獲得政府資助。另一個作品《素食者》也是由韓國反抗日本殖民的詩作裡得到的靈感。當韓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日本的右派分子甚至批判這個得獎是「獎勵共黨分子」。
至於最近韓國的政局出現強烈的動盪,前總統尹錫悅以「反共」爲名實施戒嚴,被彈劾下臺。接下來極可能當選總統的李在明,是繼金大中、盧武鉉、文在寅之後的民族和解路線,會大幅改善跟中國大陸的關係。
這正是文策院所面對的韓國,不要忘了當年尹錫悅宣佈戒嚴時,民進黨立院黨團第一時間就表達支持,遭到韓國網友痛批。韓國在臺北國際書展曾經當過主題館,但他們並沒有把韓國的光州事件內政帶進書展的內容,文策院卻要把臺灣的政治帶進首爾國際書展,這極不明智。我把這個情況告訴一位韓國出版界的夥伴,她聽得連搖頭說:「很不好。」
至於安排楊雙子代表臺灣作家進行雙方交流,必須提醒的是,她的作品《臺灣漫遊錄》充滿戀殖情結,而且她致詞時常發表政治言論,主張臺灣獨立,說臺灣人不是中國人,還高調號召寫作者連署罷免。到時候如果她講話不知分寸,會給韓國主辦單位帶來困擾。而且別忘了,人家纔剛剛得到諾貝爾文學獎,而且臺灣式的戀殖情懷在韓國不會得到崇拜,而是嫌惡和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