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疲軟+成本擠壓,鋼鐵業復甦爲何步履蹣跚?

3月31日,據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消息,3月份鋼鐵PMI爲46%,環比上升0.9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環比回升,但指數仍運行在收縮區間,顯示鋼鐵行業恢復緩慢。

走出緩慢恢復通道,鋼鐵行業與相關要素需要做哪些努力?

終端需求不足

3月21日,我的鋼鐵網刊發文章《2025年"金三銀四"鋼材需求成色不足》指出,3月份製造業用鋼需求同比增加約1.5%,而建築用鋼受房地產拖累同比下降約5%,整體表現不及去年同期。

傳統的"金三銀四"旺季並未如期而至,多數與下游項目資金未到位相關,從而導致用鋼需求恢復緩慢。儘管環比有所回暖,但未出現顯著放量,需求端對鋼價的支撐力度不足。

回首2025年前3個月的鋼市可以發現,鋼價震盪,且出貨不暢。

1月7日,全國螺紋鋼綜合價格爲3476元/噸,2月8日,價格降至3438元/噸,到了3月4日,價格揚至3386元/噸。

3月31日,重慶地區10家建材樣本貿易商共計出貨3970噸,較30日減少1582噸。3月31日,成都地區10家建材樣本貿易商共計出貨6670噸,較30日減少1454噸。

由此可以看出,市場參與者對短期價格波動持觀望態度,補庫行爲依賴於終端資金充裕和穩定的價格環境。在當前需求復甦仍需鞏固的情況下,貿易商和終端用戶的採購節奏,無疑偏於謹慎。

除了需求採購方面,原材料價格對市場支持也不給力。

3月13日,山東港口PB粉價格爲780元/溼噸;18日,降至779元/溼噸;至3月底,山東港口現貨價格偏弱運行,774元/溼噸,價格較前一日下跌11元/溼噸。

‌我的鋼鐵分析師胡凱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原料端鐵礦石、焦煤及焦炭價格下跌,削弱了鋼坯及成材的成本支撐。例如,3月份,型鋼成品材的底部支撐力度,因原料成本下降而受限,進一步壓縮鋼廠利潤空間。

與此同時,鋼廠利潤承壓。3月上旬鋼廠盈利率雖同比增加28%至53.25%,但原料價格波動導致利潤修復不穩定,復產節奏受抑制。部分企業仍面臨利潤收縮風險,生產積極性未完全釋放。

另外,產量回升與庫存壓力並存。2025年1~2月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5%,但鋼材產量同比增長4.7%,顯示供應端結構性過剩。儘管3月份五大品種鋼材庫存開始回落,鋼廠去庫壓力仍累增,市場供應壓力尚未緩解。

鋼鐵業恢復緩慢,還有一個明顯的原因,就是復產節奏分化。2月份,受環保限產和檢修影響,生鐵及粗鋼產量同比壓減,但節後需求恢復緩慢導致鋼廠復產步伐不一致,部分企業選擇延緩增產以規避庫存風險。

蘭格鋼鐵網信息中心主任王國清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採訪時,也認爲今年以來鋼鐵行業緩慢復甦的主要原因,與地產投資仍延續下滑、建築鋼材需求仍然相對疲軟直接相關。

王國清同時還強調了關稅政策的影響,市場信心受挫及對未來影響預期加大,引發市場的觀望加重。

供應鏈生存空間壓縮

目前來看,鋼鐵業處在恢復通道但仍緩慢的表現,也是政策預期與低需求、低成本的現實持續博弈的結果。雖然鋼鐵行業籌劃建立落後產能退出補償機制,但具體措施尚未落地,對市場信心的提振作用有限。

鋼鐵業恢復緩慢的影響,已經傳導至鋼鐵產業供應鏈。

從鋼鐵供應鏈上游來看,鋼鐵業緩慢復甦會引發原材料採購收縮與成本波動,鋼廠的鐵礦石採購需求下降。比如,內蒙古區域內樣本鋼廠螺紋鋼軋線累計檢修6條,日影響產材量約在1.5萬噸,另外部分鋼廠軋線不飽和生產,所以螺紋鋼軋線能利用率爲32.7%,軋線開工率20.8%。

這樣的產能利用率無疑會影響到礦石採購量,加劇港口庫存積壓,繼而影響礦石的生產量、發貨量。

從中游看,鋼鐵業恢復緩慢,可能導致鋼廠產能利用率低位徘徊與生產需求錯配。3月份鋼鐵PMI爲46%,顯示生產端仍在收縮區間,產能釋放受限,導致中游生產環節流動性下降,社會去庫存速度慢於預期。

鋼廠爲緩解庫存壓力,轉向差異化品種生產(比如高端板材),但下游建材需求復甦緩慢,導致部分品種供需錯配,加劇供應鏈效率損失。

從下游看,由於房地產市場尚未完全走出低迷,建築業釋放緩慢而拖累鋼材需求釋放,加上基建項目開工率不足,建築鋼材庫存週轉率下滑嚴重。比如,3月份上海終端採購量雖環比回升,但僅和1月份水平相當,處於較低水平。

蘭格鋼鐵網統計的1~3月份20個重點城市建築鋼材日均成交量爲11.03萬噸,同比下降6.6%。鋼鐵行業的緩慢恢復,對於鋼貿行業來說面臨着價格波動風險加劇,利潤空間難以保障,導致貿易商交易以至於整個鋼鐵供應鏈流動的積極性減弱。

雖然汽車、家電等製造業用鋼需求相對穩定,但不足以抵消建築業缺口,下游需求呈現"板材強、建材弱"的分化格局。

從整個鋼鐵供應鏈看,鋼鐵業緩慢復甦造成的影響呈現‌"上游收縮、中游滯脹、下游分化"‌的特徵,其帶來的‌短期挑戰,是原材料價格波動、庫存積壓及資金鍊風險,併成爲制約因素,使中小型供應鏈參與者生存空間持續壓縮。

不過,在胡凱看來,鋼鐵業緩慢復甦,會促使庫存壓力倒逼精細化運營,利潤壓縮驅動採購策略創新,區域分化催生結構性機會,產能政策加速供應鏈重構,國際貿易風險要求風險對衝能力提升。

前些年,鋼鐵行業能夠有比較好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等快速發展。

隨着房地產行業2022年進入低迷,總體發展是緩慢;交通基礎設施也進入平穩狀態,與此相關的鋼鐵行業也進入到發展緩慢的態勢。

經濟學家譚浩俊對現代物流報記者說,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態勢,要看整個經濟運行,下一步是否進入到比較穩定的正常狀態,整個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如果能夠全面恢復的話,鋼鐵行業也會步入穩定的狀態。但目前來看,難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