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需求強勁 三星爲何蹣跚?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任筱楠】受人工智能芯片銷售疲軟等因素影響,韓國三星電子8日表示,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的營業利潤爲4.6萬億韓元(1000韓元約合5.2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5.94%。這一數字低於金融數據服務商FactSet調查中分析師普遍預測的6.36萬億韓元。英國《金融時報》稱,該利潤創六個季度以來最低水平。分析人士認爲,這加深了投資者對這家科技巨頭重振半導體業務能力的擔憂。
三星電子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庫存價值調整以及美國限制對華出口先進人工智能芯片是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士認爲,三星向其美國主要客戶英偉達延遲供應高帶寬內存(HBM)芯片也是導致利潤下降的重要原因。美國CNBC網站報道稱,在HBM芯片方面,三星電子一直落後於韓國SK海力士和美國的美光等競爭對手。HBM是一種先進的存儲芯片技術,廣泛應用於人工智能芯片等高性能計算領域。
三星電子並未公佈各部門收益明細,但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三星芯片部門的營業利潤可能約爲5000億韓元,較上年同期下降逾90%。財報公佈後,三星電子股價週二早盤一度下跌1.13%。截至7日,三星電子股價今年上漲約16%,漲幅落後於其他主要存儲芯片製造商。
“三星電子的半導體業務完全處於步履蹣跚的狀態。”韓國《朝鮮日報》9日報道稱,由於對運行人工智能必需的HBM芯片應對遲緩,三星電子把存儲芯片的王座拱手讓給SK海力士。另據《日經亞洲評論》近日報道,由於技術工藝原因難以在當地找到足夠客戶消化產能,三星電子正推遲其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半導體工廠完工時間。
與此同時,在代工業務(半導體委託生產)方面,這家韓國科技巨頭與主要競爭對手臺積電的差距也在拉大。《朝鮮日報》稱,三星電子在3納米芯片方面因產品良率低陷入困境。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全球代工市場份額中,臺積電佔67.6%,三星電子僅佔7.7%。中芯國際以6%的份額對其形成追趕之勢。
《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外媒還提到,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加劇了外界對三星智能手機和家電業務的擔憂。就在三星電子公佈業績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佈了致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件,宣佈8月1日起對所有韓國輸美產品徵收25%的關稅。此外,韓元走強也影響三星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今年韓元兌美元匯率已升值約7%。
不過,也有分析師表示,受新智能手機發布和向美國博通等客戶銷售HBM芯片增長的支撐,三星電子的業績將改善。三星也預計,隨着需求逐漸復甦,下半年的運營虧損將收窄。
全球對芯片的需求仍然強勁,世界半導體貿易組織近日預測稱,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009億美元,同比增長11.2%。但有分析認爲,當前這家韓國科技巨頭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能否儘早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實現突破,成爲其扭轉業績頹勢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近日預警稱,到2035年,全球約32%的半導體生產可能因氣候變化面臨銅供應中斷風險,這給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又一不確定性。
→→更多企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