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開發票超1455萬!量化私募平方和投資被處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娜娜
今年以來,量化私募行業高歌猛進,部分量化私募更是因亮眼業績時常出現在各家機構排行榜單的前列。
但是近期的一則稅務處罰公告,卻撕開了其中一家知名量化私募華麗表象的裂縫。
國家稅務總局寧波市稅務局公示的罰單,將寧波平方和投資(以下統稱爲“平方和”)及其總經理呂傑勇推上風口浪尖。這家被業內稱爲“準百億私募”的量化機構,因其創始人呂傑勇爲套取賬面資金,兩年間通過多家外部公司虛開增值稅發票價稅超1455萬元,被處以167萬元的罰款。
諷刺的是,2025年正值平方和成立十週年,今年以來更因旗下部分產品光鮮的業績表現和公司核心人員的擴容而被市場關注。當創始人親自操刀的稅務迷局浮出水面,不僅是平方和的危機,更是對整個行業的尖銳警示:對法律紅線的敬畏一旦缺失,十年心血築就的信任基石也可能因此崩裂。
千萬發票的套現流水線
國家稅務總局寧波市稅務局公開了一份“逃稅”違法處罰通知,涉及知名量化私募平方和,處罰時間爲7月28日。
處罰結果顯示,平方和在2019-2020年兩年生產經營期間,其總經理呂傑勇爲套取賬面資金於賬外使用,收用虛開的增值稅普通發票達173份,虛開發票價稅合計14551598元。賬外使用可能涉及私人用途、不合規支出等,逃避了正常的財務監管和稅務申報。
處罰信息也揭示了平方和套現的具體操作鏈條,即平方和找到外部公司虛開發票併入賬虛構成本,公司再按票面金額將資金轉賬給開票公司,對方扣除支付7%的“開票費”後,再將餘款轉回指定賬戶。
173份發票由鄭州捷尊企業服務、河南起晟科信息技術、上海喻丹信息科技、河南博信智誠企業管理諮詢以及陝西未普士勞務派遣等外部公司開取,且已經被對方稅務機關證實爲虛開。
2022年至2024年12月期間,平方和已經陸續進行了納稅調整。2022年10月,平方和已經補充申報2019-2020年度可申報的房屋租賃費以及支付給呂傑勇的工資、獎金開支,其中2019、2020年度補充申報成本費用分別爲2588441.13元、2385627.42元,應調增2019、2020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分別爲767941.87元、8809587.58元,應追繳2019、2020年度個人所得稅268779.65元、3083355.65元。
儘管平方和已經將應補繳稅款於立案檢查前自行申報補繳並繳納了相應滯納金,但是根據相關規定,平方和被處導致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少繳2019、2020年度個人所得稅合計3352135.3元稅款的0.5倍罰款,即合計罰款1676067.66元。
行至十年的信任裂痕
2025年,正好是平方和成立的第十年,但卻因爲“逃稅”而引發輿論譁然,十年積累的聲譽正面臨考驗。
2015年8月26日,呂傑勇創辦了平方和投資。爲了吸引附近清北的學生前去實習,公司的主要辦公地點並不在其註冊地浙江寧波,而是選在量化人才集聚的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
平方和主打指數增強與市場中性兩條產品線,管理規模一度逼近百億關口。據第三方渠道數據,截至今年6月末,平方和旗下產品總規模在70億元左右,包括30億元左右的指增和40億元左右的中性。目前公司員工45人左右,其中投研和投研支持佔比70%左右。
“如果不是這個小插曲,平方和的規模估計很快就能破百億”,一位私募機構人士感慨。
今年以來,平方和在社交平臺的討論度頗高,一方面是因爲旗下部分產品業績表現較爲出色。有渠道人士表示,前來諮詢其產品的投資人明顯增多。
該私募旗下的某A500指增產品,據第三方渠道回測數據,2020年至2024年四個年度,每年的超額收益都在兩位數以上。另一隻由呂傑勇管理的中證500指增產品,截至最新淨值日期2025年8月1日,今年以來的收益超過29%(自2022年11月成立以來至今的最大回撤爲17.49%)。
有投資經驗超過20年的私募投資經理告訴記者,量化私募的中性策略並不好做。由於高度依賴股指期貨等衍生品工具作對衝,直到2017年股指期貨的限制被逐步放開後纔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間。如果沒有對衝工具,較低風險控制回撤前提下還要賺到錢的目標極難做到。2024年9月底,中性策略的量化私募還曾普遍遭遇大幅回撤。
但平方和中性策略的某代表產品,截至最新淨值日期2025年8月1日,近一年以來的收益超過20%,最大回撤3.86%。今年4月份的關稅衝突下,市場普跌,但是中性策略卻逆向走出好行情,其中平方和是最出圈的公司之一。
另一方面,源於核心團隊的變動。
今年3月,國際知名量化巨頭世坤投資原高級執行研究總監兼中國區副總經理方壯熙加盟平方和。呂傑勇曾表示,方壯熙加入之後自己便不再擔任投資總監,會留出更多精力來加強公司治理。在那之前,投資總監由創始人呂傑勇擔任。
呂傑勇做量化投資已經多年。他是北京大學數學學士、北京大學計算機碩士,自2006年開始,在互聯網浪潮下,先是在搜狐、騰訊從事網絡大數據的數據建模和挖掘,參與過搜狗輸入法和騰訊小Q機器人的項目。後來轉行進入證券行業。2009年2月,呂傑勇加入國內最早做量化、也是當時的頭部公募博時基金,成爲投資部投資經理助理,從事量化投資研究、專戶基金產品管理;2012年6月,呂傑勇又加入中信證券自營部門,擔任另類投資部系統化策略經理。在積累了多年量化投資經驗之後,2015年呂傑勇開啓了量化投資的自主創業之路。
今年下半年,曾在平方和擔任投研總監、並於2023年底離開平方和的樑劼,出現在上海孝庸私募基金的股東名單中,持股20%。
樑劼也曾在世坤投資任職,與方壯熙共事。世坤投資在國內並不爲大衆所熟知,但其實它是海外知名公司千禧年最大的量化團隊,國內許多量化私募的核心人物都是出身於世坤投資。比如共同創立九坤投資的王琛和姚齊聰、星石投資副總經理郭希淳、靈均投資首席投資官馬志宇、誠奇資產投資總監張萬成、信弘天禾投資總監張華等。
然而,此次的稅務風波也給平方和耀眼的業績和人才故事蒙上了陰影。
“如果業績能持續領先的話,估計對後面的規模增長影響不會太大。”一位量化私募從業人士分析道。
但也有第三方渠道從業人士直言,“在高度同質化的量化市場,如果沒有特別之處,公司出現負面事件之後產品銷售大概率會遇冷”。其透露,2024年初靈均投資因異常交易被交易所通報以後,“當年再去上新的代銷渠道難度明顯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