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治理/環境部長彭啓明 環境保護 絕不退讓
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環境保護立場很清楚。 記者葉信菉/攝影
環境部長彭啓明上任後,不僅加入推動因應氣候變遷政策,對於環境保護議題,更是堅定立場不退讓。以7月丹娜絲颱風襲臺、光電板環境議題爲例,他多次南下督軍,對違規業者祭出重罰,「對於環境保護,我立場很清楚。」
走訪災區 督促業者清運
彭啓明擔任環境部長以來,給人溫暖和煦的印象,總能清晰說明政策,與環境保護各個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也相當順暢,受到外界肯定,不過面對近期南部風災衍生的太陽光電板環境問題,他難得收起溫和笑臉,嚴格執法,就是因爲他對於環保議題,該堅持的價值都不會退讓。
回顧丹娜絲颱風,是氣象史上首個從嘉義登陸的颱風,不僅帶來嚴重的民生災損,同時也造成嘉南地區光電案場之光電板毀損,大量的破碎光電板在滯洪池上漂,畫面怵目驚心,不只是讓人擔心這些破損光電板對水質的影響、如何迅速的清運大量的事業廢棄物,成爲棘手難題。
彭啓明在風災後低調下鄉五次,輕裝深入災區瞭解現場情況,因爲環境部是去化單位,也就是要督促業者有效的回收或清運。他說,第一時間遇到的難題,就是風災過後道路仍是倒塌的電線杆與路樹,人車無法進到現場作業,這也導致業者清運困難,但他仍堅持「這些都是事業廢棄物,不能丟在路邊等政府來收」。
五次南下、親自走訪受損嚴重的光電案場,他也深刻感受到業主積極或不積極處理的差別。他坦言,其中有三個光電案場,主要爲泰商出資經營,現場只有委外廠商在清理現場,完全沒有負責人提出積極的清運計劃,這也讓他7月23日時在現場就直接動怒,要求在必須要在8月1日前清運完畢,「不早日清除回覆原狀,就不用有未來」。
彭啓明說,行政院長卓榮泰瞭解到這情況後,7月25日再度南下視察時也前往這幾個滯洪池瞭解光電板清除情形,雖然泰籍業者在現場求情,希望能多寬限一個月的清理時間,「但我就是拒絕他,別人可以、爲什麼你不行,而且這個立場我踩得很清楚」。
嚴謹管理 強化抗災能力
彭啓明強調,業者在清運整理這些破損太陽光電板時,如果只是撈上岸隨意堆置,還是會認定成爲未妥善處理事業廢棄物、照樣重罰300萬元,「有些人覺得我態度太硬、不近人情,但我覺得對環境這件事情,我這是對的」。
未來面對一定規模以上的大型光電案場,彭啓明指出,未來會與經濟部能源署展開總體檢,初步規劃涵蓋四大面向,包括光電案場的管理問題,期望案場要有更嚴謹的管理;抗災的風險能力,嘉南地區首次遇到如此強大的颱風,必須重新評估光電案場的抗災能力;這次風災也凸顯光電業者普遍缺乏應變能力,未來這部分也會要求強化;要求業者提出明確的清除計劃,確保未來廢棄光電板的處理流程合法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