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濫倒廢棄物頻傳 公共工程監管失靈

新竹市政府說明,華德福學校於今年2月移植校內樹木時,開挖過程中發現草皮下方土層疑似掩埋有大量廢棄物,包括廢磚、水泥塊、鋼筋、碎石等殘餘建材。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開票結果】726大罷免完整開票數據看這裡

從新竹棒球場到華德福校園被揭露掩埋營建廢棄物,已非單一工地弊病,更凸顯出公共工程監管體系的失靈。此問題非竹市獨有,距離華德福校園僅數公里的寶山鄉,也淪爲非法傾倒熱區,檢調查出「ㄅㄆㄇ猴園」舊址堆出10樓高的廢棄物「垃圾山」,制度漏洞百出。

據統計,全國近10年營建剩餘土石方增加幅度達75%,地方處理量能早已吃緊。新竹縣市都因建設蓬勃、竹科發展大興土木,建築餘土的產出量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實際上卻欠缺有效管理。

繼新竹棒球場工程挖出大量廢棄物後,竹市府近來追蹤調查又揪出華德福校園一案,疑爲同個承攬廠商挖埋營建廢棄物。令人震驚的是,揭弊竟靠吹哨者才能揭露問題,等同市府在工程期間的監工、稽覈機制完全失靈,無法即時除錯,廠商自然有恃無恐,不斷透過公共工程掩護非法勾當。

公共工程的預警與通報機制若未發揮效用,這類偷天換日濫倒廢棄物不會只是個案,市府震怒抓大秘寶,不應僅只提出刑事告發,更必須嚴肅檢討契約管理、驗收稽查及土方流向追蹤。

距離不遠的寶山鄉非法棄土更是屢禁不止,從雙北、桃園偷運來的新建廢棄物,橫跨19筆土地,非法傾倒長達1年、不法獲利破千萬元。尤其運棄車輛頻繁進出、道路損毀危及交通,居民飽受其苦,檢警更發現,有屢查屢犯、換手重開的狀況,清除廢棄物還得先由全民埋單,侵害大衆利益。

長遠而言需要建立制度性的防堵,新竹需要的不只是對個別廠商追責,應加強在重大公共工程的監管機制,監工與監造一旦失職,應負連帶責任,提高把關力道。

其次,強化土方流向透明機制,建立從開挖、運輸到傾倒的全流程數據資料庫,並結合GPS追蹤與即時稽查。最後應整合工務、環保、地政等跨局處資訊與查緝資源,提升執法效能。

否則,「垃圾與廢土埋地底,責任與真相浮在空中」的荒謬劇碼,將不斷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