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之門」扮要角 傳 OpenAI 執行長來臺密會臺積電

傳出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昨天低調訪臺,密會臺積電與鴻海,討論內容涉及美國力推的AI大基建「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以及OpenAI自研AI晶片的投片事宜。不過,對於重量級科技大咖阿特曼來臺一事,臺積電與鴻海皆未正面迴應。

除了傳出阿特曼旋風來臺密會臺灣重量級AI供應鏈大廠外,外媒今天進一步報導,阿特曼也計劃在韓國會見總統李在明,雙方可能針對人工智慧(AI)合作進行會談。

全球AI熱潮方興未艾,9月下旬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與OpenAI宣佈戰略合作,輝達將爲對方打造用電規模達10 GW的下一代AI數據中心,配備數百萬顆圖形處理器(GPU)支援先進AI模型開發。

無獨有偶,OpenAI、甲骨文(Oracle)與日本軟銀(SoftBank)9月下旬也同時宣佈將在美國建置5座新AI資料中心,打造宏偉的「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

阿特曼當時表示,算力基礎是一切,算力基建將成爲未來經濟的根基,市場解讀,這反映運行AI模型需投入龐大資源,目的就是爲創造出比人類更聰明、更快、更強大的「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

市場也高度關注臺灣供應鏈在「星際之門」計劃所扮演的角色,包括鴻海和東元7月底宣佈透過股份交換方式成爲策略聯盟夥伴,產業人士評估,鴻海與東元合作AI資料中心模組化,有助雙方佈局美國「星際之門計劃」AI資料中心供應鏈。

人工智慧應用蓬勃發展,對處理器(CPU)、繪圖處理器(GPU)、特殊應用晶片(ASIC)需求大增,其中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紛紛投入開發ASIC晶片,產業人士指出,OpenAI也積極佈局AI用ASIC晶片,市場預期未來可能採用臺積電的2奈米先進製程。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年1月邀集多家科技巨擘執行長,推出「星際之門」計劃,這項由民間主導的倡議,預計將投入高達5000億美元(約新臺幣15兆1873億元)建置AI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