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動紀元陳建宇:下半年機器人或達人類70%的效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實習生鄭子涵 北京報道

“廣泛意義上的VLA,應該不只包括視覺,而且包括觸覺等等,感知世界的方式都涵蓋在內,這種系統性集成會成爲機器人大腦發展的最終路徑。但是具體的模型範式一定是不斷迭代和演進的。”近日,在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星動紀元創始人兼CEO陳建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採訪,就具身智能技術路線、軟硬一體戰略及商業化路徑等核心問題分享了他的觀點。

公開資料顯示,星動紀元由清華大學前博導陳建宇創立,是一家專注於通用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全棧技術研發的公司。與行業內部分廠商不同,星動紀元從創立之初就堅持“軟硬一體”的研發路徑,其產品覆蓋從底層的靈巧手等核心零部件到上層的VLA(視覺-語言-行動)通用大模型。

針對行業內紛繁複雜的技術路線,陳建宇判斷,具身智能的技術方向在大方向上已經開始收斂。他表示,業界正逐步從早期對不同技術路徑的爭議,轉向共同認可並聚焦於以VLA爲核心的端到端學習範式。

“可能去年、前年的時候,行業裡對VLA提得還是比較少的,最開始大家會對端到端有爭議,甚至對是否用learning base有爭議,但現在,大家看到VLA展現出來了不錯的能力,共識在達成。”據陳建宇介紹,星動紀元從創立初期開始就堅持這樣的路線。

他還指出,近期備受關注的“世界模型”,並非是與VLA並行的獨立路線,而是VLA技術範式的其中一條路。

當前,衆多機器人公司都標榜“軟硬一體”,對於硬件和軟件究竟誰來主導行業發展,陳建宇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整體來說,行業的終局是‘軟件定義硬件’。AI模型和算法的需求,將反過來決定硬件的設計方向。”他以靈巧手舉例,“我們之所以採用直驅方案,很大程度上是考慮了AI模型的需求,因爲直驅響應快,能採集到更高質量的數據,更有利於強化學習的訓練。”

陳建宇同時強調,在當前階段,“軟硬一體”的垂直整合是必然選擇。“現階段軟硬件耦合極深,產業鏈也不成熟,缺乏爲人形機器人設計的標準核心零部件。因此,我們必須堅持自研,打通‘場景牽引軟件、軟件定義硬件’的閉環,這是跑通整個商業模式的關鍵。”

在商業化落地上,陳建宇描繪了清晰的兩步走路徑。他認爲,人形機器人的“殺手級應用”最終一定是在家庭,但前期必須先在工業等B端場景中落地。“這既是爲了探索商業化,更是爲了磨鍊技術、積累數據,從而轉動整個產業的‘飛輪’。”

他對機器人的工作效率持樂觀態度,並透露星動紀元的人形機器人在部分工業場景已達到人類效率的70%以上,預計明年可接近90%,“現在從模型的架構上已經能支撐,硬件層也能支撐,不過軟件和硬件還有一定的打磨階段和過程,假以時日,我相信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目前,數據和模型被普遍認爲是制約具身智能發展的瓶頸。對此,陳建宇認爲:“決定機器人能力上限的有三大核心要素,模型架構、數據質量與硬件本體。現階段,我們應該更關注模型架構的突破。模型決定了數據如何被高效利用,也決定了它能‘吃下’什麼類型和質量的數據。你需要從數據需求反推模型架構該如何改進。”

“近幾年很快就會有相對簡單形態的機器人進入到家庭裡面,也可能有小部分家庭會直接用到比較通用的人形機器人,但它的功能還沒到特別強大的時候。如果以未來五年爲界限的話,可能是家用機器人爆發的時間。”陳建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