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源3狀況恐成「隱形炸彈」 消防局教2招急救

行動電源爆炸事件頻傳,引起民衆關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行動電源爆炸事件頻傳,4月12日高鐵才發生一起乘客行李箱內的行動電源自燃。臺北市消防局提醒,鋰電池在起火前常會出現膨脹、發熱、冒煙等3大徵兆,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停用,並將行動電源泡在水中,確認無安全疑慮後,再交由回收單位回收處理,以防意外擴大。

消防局統計顯示,2019~2024年發生多起和鋰電池相關的火災事件,其中以電動車用鋰電池及行動電源最爲常見,起火原因多半和過度充電、使用未具檢驗合格標章的產品,以及充電或使用過程中產生熱失控等。

消防局說,鋰電池起火原因可分爲外部與內部異常2種,例如過度充放電、摔到撞擊、結構受損等外部因素,或電解液分解、內部壓力升高、隔離膜熔燬等內部狀況,都可能引發熱失控與燃燒。

消防局曾透過實驗模擬鋰電池過度充電情境,發現鋰電池起火前常會出現3大異常徵兆,包括膨脹、發熱、冒煙,提醒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將異常電池浸泡在水中,待確認無安全疑慮後,再交由相關單位回收處理。

消防局提醒,充電時應避免陽光直射、高溫環境,並避免將行動電源放置於易燃物附近,建議選擇乾燥、通風良好的場所,環境溫度控制在0~45度之間,充電時應使用原廠充電器,或具備過充保護功能的設備,電量充飽後應立即拔除電源,避免過度充電。此外,切勿在睡覺時充電,並避免摔落或撞擊,以降低風險。